前几天看完了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A.休斯所著《依恋的修复:唤醒创伤儿童的爱》,描述了一个小女孩凯蒂,从出生到被收治的5年间遭遇父母的忽视及虐待,5岁后交由心理治疗师和寄养家庭共同治疗其心理创伤,并最终被寄养家庭领养。
6个月大时凯蒂因为哭闹被母亲莎莉从床上摔下来入院治疗,医院社工人员怀疑凯蒂遭受虐待,莎莉解释说是凯蒂自己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的。医护人员虽然怀疑但没有足够的证据申请公众服务部的调查,他们为莎莉提供了心理健康中心的咨询。
2岁大时,凯蒂不再哭闹,但是常常发出可怜的、充满抱怨的声音,而且处处跟着莎莉,缠着她不放。因为受到母亲的忽视,凯蒂跟母亲发生了冲突,莎莉给了她一记重重的耳光。凯蒂忽然对母亲满怀恨意,她不再害怕妈妈,也不再伤心。她的攻击性情绪开始经常出现。她不想得到注意或是情感,她需要的是食物或是玩具,或是其他看到的东西。除此之外,她发现愤怒可以控制妈妈,因为莎莉会被激怒,这让她有一种控制他人的权利感。有一次莎莉不给她吃甜点,第二天早上,薯片和糖果全都不见了。那天晚上,莎莉往沙发上一坐,发现凯蒂尿在了沙发上。莎莉的梳子不见了,马桶被塞住了,洗发精被洒在浴缸里,而她最喜欢的CD被弄坏了。莎莉打了凯蒂,但凯蒂并不在乎,甚至很高兴地看着她。
5岁的一天,凯蒂又犯了错误,这次她想报复爸爸迈克而不是妈妈。凯蒂把麦片和牛奶撒得到处都是。迈克抓住她的上衣,把她拉到桌上,然后把她的脸推向牛奶:“我叫你舔!”凯蒂尖叫反抗。他开始用她的脸来擦牛奶。迈克出门了,凯蒂仍然很愤怒,她把一盒牛奶倒在他放在衣柜里的衣服上。10分钟后,迈克和一个朋友科克回来了。迈克看到衣服快疯了,他踢她,抓起她的头发,把她拖到他的睡房,把他的湿衣服丢向她。他再踢她,向她吐口水,然后在她身上小便。科克告诉了邻居,邻居报了案。
两个月后,政府取得凯蒂永久监护权,她被分配给儿童社工人员史蒂文。并由史蒂文负责给孩子寻找适合领养的家庭。但是凯蒂已经习惯了用愤怒和攻击性行为控制别人。她不会爱,不会信任任何人。她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不同于她父母的好人。
经历四个寄养家庭后,最终第四个寄养家庭给予她足够的理解与爱护,并领养了她。29岁时,凯蒂已经成为一名海洋生物博士,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两个可爱的孩子。
以上故事中,女孩经受虐待,政府剥夺了其父母的监护权,最后交给社工人员帮她找到一个寄养家庭与心理治疗师共同负责治疗其心理创伤。这个女孩虽然不幸但也很幸运,因为有健全的儿童保护制度。
而今天看到一则新闻,黑龙江四岁的女孩遭受继母虐待至颅内出血,险些丧命。不知道女孩将何去何从,更多的是担忧。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这些受家庭虐待的孩子。也没有在孩子遭受虐待后有相应的反应机制,即使报警也只是口头警告父母了事。孩子还是要回归自己的家庭,可能继续接受虐待。针对心理治疗方面更是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