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林文采博士的《心理营养》一书。“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幼年时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在其后的一生中他都会不断寻觅,并因此引发各种状况,直到找到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P46)。看到这段话,我终于明白为何有些成年人的行事作风完全像个孩子一样,因为他/她们的某部分心智还停留在幼年时期,他/她们此时还在找寻彼时没得到的养分。我之前对这群人是鄙视的态度,现在我是理解加心疼,多余的动作是一声叹息:“唉”!
看了第一节的“安全感”,把这个放在第一节我想是有特殊意义的吧。人都会寻找庇护所,而其实能庇护你一生周全的只有你自己。大多数人认为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钱,有车有房就有安全感,其实“安全感”跟这些无关,跟聪明才智无关,跟勤劳能干无关。“安全感”是在一个人的孩童时期,父母培养起来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时是安全的,可以从困难、问题中走过去(P47)。人的一生难免会起起落落,遇到坎坷,有了“安全感”,那么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坦然面对,从容处之。
我自从接触心理学后,会刻意去观察周围一些被视作“另类”的人群,举几个例子吧。一个小学生,有天我接触到他,被他吓到了,上课期间,其他孩子都在考试,而唯独他在玩游戏牌,我之前对这个孩子有所了解,有被善意地提醒不要靠近他,好奇的我还是忍不住想去了解他,于是我走过去微笑着跟他说了一句话:“哎,你这个游戏牌很好玩!”,我刚说完,他就抬头对我怒目而视,就要揍我的感觉,我想我并没有威胁到他呀,没办法,我只得马上走开。后来了解了一下,他从很小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他可以说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他缺乏的不只有安全感,还有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但愿他能早日把这些缺失的找回来,但能够吗?我不知道,唉!
再说一个成年人,她长得漂亮,天资聪颖,而且才华横溢,人人都夸她,我们作为她的朋友都特别羡慕她,可是她却相当自卑。她每日在追赶她想要的东西,空闲下来就会坐立不安。因为她的聪慧,她的职位逐渐高升,可每上一台阶,没过几天,她又在为下一台阶担忧,完全没有我们想像的到的幸福感。之前的我相当不理解她还缺什么,觉得她是自找罪受,现在明白她在找她从小缺失的“安全感”,她的内心因缺乏安全感而贫穷。可见,只有拥有“安全感”的人才会内心富足而平静,也才会更容易幸福。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呢?我根据书本,稍微概括一下:首先要有好的家庭氛围,爸爸爱妈妈,夫妻建立好亲密关系;其次是父母跟孩子建立好亲密关系,尤其是妈妈,因为在孩子0--3岁时,还是妈妈位列第一的;再者是放手让孩子为自己做事,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失败、学习、累计经验)收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