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才发觉自己忘记了刮胡子。
抓起镜子来认真地瞧了瞧,决定直到中午除非上厕所否则绝不走出办公室的门。
幸好,手里有大把的事要做……
之一,《深度语文·过耳难忘》。
首届深度语文研讨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是因此而引发的讨论却从未停止。我最受不了的,就是每天在“全人之美深度语文研讨群”中,从凌晨到深夜,总有人在讲话。讲话倒是没什么,关键是舍不得不看。舍不得不看也就罢了,太烧脑……而且一句话没品明白,另一句话已经跳出来……
谟祯兄说了,为什么不把那些熠熠生辉的句子结集成册呢?
对啊。尽管金句脱离了语境,就会引起歧义,而关注金句本身也谈不上“深度”,可是毕竟这是一种生动的形式啊。
那就做,暂定一个题目——《深度语文·过耳难忘》。
先从那思维激荡的三天会议中采撷,再从微信群中的真知灼见中摘录。
这不是工作啊,而是学习,甚至是享受。
对话,就是突破自己的旧见。
于是,我们不断地跳出一个又一个井口,于是,我们不断地走向世界的广阔,乃至走向宇宙的深处。
这种快乐,难以言表。
我再次想起干国祥老师在晨山讲给我的话。
“你需要一个场,需要更高层次的碰撞,这样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之二,南明微演讲·少年演说家。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期。
我决定请李长基同学来担任我的搭档做主持。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之前,我也邀请过七年级的孩子,那是一个漂亮的小女生王诗涵,她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台风极好。而李长基呢,我是看着他长大的,这个小男子汉很聪明,也很能放得开,特别是之前在加斯顿小学的一场场舞台剧上大放异彩。但是做主持人,而且是这样一个强调思维品质的活动的主持人,确实是一个挑战。
我对他很有信心。
我只需要把我一气呵成的主持词交到他的手里,告诉他务必背会,就够了。
哦,我还补充了一句:“当心,我可能不按剧本来……万一我随心所欲,你得接上我的话。”
他微微一笑:“没问题。”
这就是我所希望的少年风貌。
运城国际,有着很厉害的师资。这是优势,但只是优势而已。
当我们的少年卓然而立,这所学校乃至南明教育才有足够的底气。
之三,全人之美·年度教育叙事。
啰嗦的话就不讲了,在《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一文中,我已经表达了我发自肺腑的感受。总之,最近这段时间,我每天都要读至少两三篇同行的年度叙事,越读就越觉得惭愧,越读就越就觉得自己的后半生要更加努力才行……
而筹备“全人之美·年度教育叙事”征文活动,也是我的工作内容。
想想看,如果我们南明旗下的所有直属学校、课程合作学校,联盟学校的老师们,以及全人之美教师联盟的老师们都动手写写自己的2018,将会是多么可贵的一笔财富?
我们,就要鼓励老师们在叙事中反思,在叙事中奋进,在叙事中走向自我实现。全人之美课程研究院,做的就是这搭台牵线的服务,就是帮助更多的老师享受教育者的幸福!
对!在这儿我也大张旗鼓地吆喝,欢迎关注教育的个人或企业提供赞助。作为研究院,会从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来对获奖教师进行激励,而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我们就不妨把奖金标准提得更高——对用心的老师,难道不该给真金白银的赞赏吗?尽管即使这样,也不过是聊表心意。
多说一句。
很多老师也许被我介绍的那些年度叙事吓到了——正如我一样:“我没有那么丰富的生活,更没有那么斐然的文采!”
那又怎样?
我手写我心。写作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自我的,你的每一个字当从心底流淌出来。
比不了文采没关系,用心就好。
我知道,有的老师会边写边流泪。
我也曾经如此,我怀念那时的我。
“一切尽如烟,中年油腻男。”
这句话,不知是怎么冒出来的。
其实,哪里有时间顾影自怜啊,哪里会感慨自己的油腻?
如烟,已然过去。当下,应当掌握。
当我工作时,感到充实而快活。
补充一下吧。
“万物皆有时,白发也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