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世界上再没有比蒙特梭利教育法更好的教育,能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唤醒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心智的发展。”——加西亚·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蒙氏教育让我们学会听从内心、自主探索和自我激励,我们得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并取得今天的成就。——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被誉为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培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玛利亚‧蒙台梭利将自己一生对儿童的观察、研究以及教学实验总结成了一套方法。通过这套教学方法,儿童常常能够展现出惊人的天赋。
蒙台梭利教育很注重父母、老师对孩子语言的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蒙氏理念下与孩子沟通有什么不同
1、我看见你很努力
很多父母会习惯性对孩子说“干得好”“干得漂亮”,但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结果导向的说法。
蒙台梭利认为应该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让孩子专注于过程,这样他们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比如,如果孩子画好了一幅画,与其对他说:“你是个很棒的小画家”。不如对他说:“我看到你一直都在认真画画,最后终于画出你想要画的东西了。”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也尽量不要直接夸他是个好孩子,而是详细描述出他哪些地方做得好。
比如:“我看到你把你的玩具车给弟弟玩了,你真的很友善呢。”
这样说是在描述你看见了孩子做得好的行为,却不去评判他。
2、你认为自己做得如何?
孩子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而成人只是孩子的引导员,主要作用是引导孩子“自我发现”,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环境。
比如,当孩子完成了一幅画作,他们可能会问父母:“你觉得我画得好吗?”或者“你喜欢我的画吗?”
这时最好不要先说出来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而是问问孩子:“你自己觉得怎么样?”
然后和他一起聊聊他的创作细节,比如他为何要用这种颜色,他最喜欢这幅画哪一部分,他是怎么想到要画这幅画的,等等。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并且给孩子传递这个信息——你的努力本身就值得欣赏,并不需要别人去评判。
3、想想你能在哪里找到?
蒙台梭利教育认为,孩子需要为自己的事负责,所以也很强调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有时候常常想要从父母那里获得方便,比如不自己收拾衣物,总是问妈妈自己的衣服在哪里,鞋子在哪里。
不要直接帮孩子找,而是问问他们:“你自己想想在哪里能找到?你之前用过之后放在了哪里?检查过你的房间了吗?”
用问话引导孩子回忆,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负责。
4、将选择权交给孩子
蒙特梭利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从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柜,到自由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教具,到自由选择重复教具多少次,都体现了选择权在孩子手里。
选择权在孩子自己手里,孩子就会去探索这件事里的乐趣。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数学主题柜的教具;有的孩子喜欢历史自然主题的教具。这意味着孩子兴趣不同,同时也意味着孩子的天赋和潜力各有侧重。
有选择也意味着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选择。
比如如果我们对孩子说:“来,我们过十分钟后去复习功课吧。”孩他妈子可能会很生气,然而如果我们换种问法:“宝宝,我们过五分钟还是十分钟去复习功课?”孩子一般不会有情绪,想了想告诉你“十分钟”。
蒙台梭利的理论非常有系统性,也很丰富,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尝试实践,也可以一起交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