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我翻库存的时候找到的,高中时期写的文章,许多幼稚之处敬请谅解。
今天接触到教科书中对哲学两大派系─唯心和唯物的定义,在稍作深入的思考后。我忽然觉得,唯物与唯心的阵营之分仿佛是个笑话。(基于我的主观性)
就我而言,不论是物质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物质都是谬误。
论二者何为本源。从生物学角度讲,思维依托于物质而存在。而从意识学角度讲,思维决定认知(从唯心出发,认知即存在。)
其实我个人认为,二者并不对立,也没有主次之分,而应该是共存的,相互依存。即联为一词:思维存在。
乍得一听,“思维存在”这个词汇本身似乎是将思维置于存在之前,为存在的前置条件,是唯心主义观点。但我认为,思维本身既是物质的,也是意识的(意识层面请参考视读丛书《意识学》或戴维-利文斯通-史密斯《我们为什么说谎》)人的主观(即意识)并不完全遵循1+1=2的基本法则(具有尚不可知因素)
个人认为:所谓世界源于人的基本认知,不存在绝对客观性(这是绝对的)。而人的认知由思维决定(我思即我在,思维决定存在)论人之本体依托于思维进行认知,则思维不存在就导致物质“本身”的不可知性。简而言之,人的认知对于世界存在本体而言并非绝对客观,所以从逻辑上讲,强行将世界归于“唯物”是可行但不可信的,存在依旧取决主观性。
要讨论世界本源,首先要承认并解释思维与存在的互依性,不存在=不可知 可以是绝对定义。
附记:个人认为,人类发展(认知)轨迹与宇宙膨胀规律存在共性,所以认知与物质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取消个体认知界定性,上升到客观认知是可取的,但就人的本质而言,思维是主体,物质是客体,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具有绝对性,唯物主义并不是终极哲学,而仅仅是发展哲学(尤其是马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