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都是尽可能少的接收当今世界的消息,自知才疏学浅,自己的意志与知识智慧不能足以抵抗众多信息的摧残,况且这些信息,真假难辨,目的难测。纵然是在大数据时代关闭了各个APP的推送消息,甚至取消了微信视频号,看一看,因为工作原因还是需要打开朋友圈的。也就在今天,朋友圈真是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条宣称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推送,朋友圈瞬间炸了锅,横扫界面,人们在缅怀这件事情上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发朋友圈,谁知盘中餐的背后是继续大鱼大肉,粒粒皆辛苦的背后是继续铺张浪费。
短短一小时,官方辟谣再次掀起了第二波朋友圈浪潮,有五十步笑百步的,有作态有惊无险的,殊不知悄悄又删去了一小时前的朋友圈,看着点赞量也由不得自己不删除了。
午饭过后,官方证实袁隆平院士因就医无效离世后,将此次事件收了个尾巴,人们午饭期间畅聊着信谣者的荒谬与无知,闲聊着袁隆平院士一生的成就,甚至有几个还摆起了花架子要学习院士精神,国士无双。最终尘埃落定时,大同小异的截图与文章充斥着平台,数不尽的缅怀,道不完的哀悼,突然又想起了中午的餐厨浪费,真叫人无奈可恨。
时常在想,信息市场的快速反馈究竟要怎么看待其利弊,我们单独个体又要怎样积极拿捏有利的,避免弊端的反复出现?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也断然不会是智慧,世界的信息量多得无以复加,但这堆积如山的信息就像是代码一般,我们断然不可能主意慢条斯理的处理,所以该如何提炼有效的信息就显得尤为关键,从理性人和自制力出发,唯有屏蔽大多垃圾信息才能从垃圾堆里面脱身,同时整理有效信息,提升自己的知识,就像你在垃圾山,看到了对面的青山绿水,唯有朝着青山绿水靠近,才能找到泉水一洗污浊,才能登高望远。
诚然不是来讽刺参与这一波三折闹剧的诸君,若是没有诸君的愤慨与激情,革命性运动也不会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今天平原是我们的,一波三折的煽风点火,烧的又是哪家人?
世间纷纷扰扰,眼睛干干净净,心中才能平平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