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著/周思
父母离异别指责,
他俩最明白。
子女旁观察眼色,
言行是本色。
异人相处非易事,
吵架是常情。
主角配角协调好,
和平共处是明哲。
山不容二虎,
家不能二主,
强弱可互补。
《理解·二》著/周思
夫妻离异切勿悲,
甘甜苦味只自知,
旁人劝解不知意,
本人心最累。
人们常劝:
“为了孩子,别走。”
试问:
“父母相处难,
孩子幸福哪里来?”
鸡犬不宁的家庭,
如何生活?
难道为了孩子,
先逼死大人?
合适可守,不合则走,
坚决地走。
走出一遍新天地!
请放手,让他(她)走。
儿子读后感:
这两首诗我极为认同,我本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以儒文化为核心,儒家强调“家和万事兴”。
这里我不细讲儒家说这句话的逻辑原理,只想说明,在中国人的传统固有观念里,家庭的幸福指数与家庭的和睦关系成正比。
儒家文化下,缔造家庭幸福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来搭建的,那么分离就意味着家庭成员都失去幸福,特别是孩子。
我女儿的学校曾邀请我去做过一次教育讲座,在我上台之前,是一名教育部的官员讲话。
说了一些官方话语后,他提到一个我极为不苟同的观点,他说为了‘孩子’,离了婚的家长希望你们能考虑复合,准备离婚的家长希望你们能多想想孩子。
这句话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道德化说辞,虽然我知道他本意是想表达家庭应该和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益。
但人生、每个人的实际处境只有自己清楚,不是外人能介入的。
中国式家庭总是‘好管闲事’,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随意用道德标尺要求局内人。
中国的先秦古文化时期,道家文化才是正宗的中国人智慧,道文化强调顺其自然、强调尊重、强调自由。
这些思想实际上西方人今天却一直在践行,西方人的家庭观就是如此,长辈从来不插手子辈的婚姻,子辈也无权指责长辈的婚姻。
子女到了成年,父母就再也不提供帮助,而不像中国父母,一辈子担心子女,有的子女一辈子想依赖父母。西方人更尊重自然法则,尊重彼此之间的自由。
生活是自己的,是苦是甜也是自己去耕耘的,多给彼此一点空间。
如今中国式催婚生子,无不是利用亲情、道德绑架子女。
母亲写这两首诗也是因为她看见太多中国夫妻被‘道德绑架’,以及传统观念所束缚,过着自己很痛苦,孩子也苦闷的生活。
我在自己的教育讲座上也强调过,要营造好的家庭氛围,是靠真心,不是虚假的表面,孩子嘴上不说,心里都能感受到。
家庭不和谐,却硬是不分离,孩子每天接触的,也只是负能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