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不变之中识重点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湖北省仙桃中学 陈小前
2017年12月15日,2018年语文考试大纲公布,对比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我们会相较去年考纲,无论是考核目标与要求,还是考试范围与要求等方面,都没有什么变化,如何看待2018年高考考纲的不变,对于指导我们2018年的高考备考将具有很深远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结合2017年的高考试卷对2017年的高考考纲的体现来分析说明。
一、考纲中 “不变”的重点
(一)“一体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不变的重点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确定“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核目标,回答高考“考什么”的问题;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作为考查要求,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不变解读】2017年的高考试卷充分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人物,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时事语文、生活语文气息浓厚。2018年高考评价体系的不变,意味着对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功能充分的肯定,也就意味着2018年的高考将继续发展2017年的“时事语文”“生活语文”意识。
那么什么是时事语文、生活语文?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考生阅读重点,①关注传统,聚焦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②关注现实,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学会在社会热点、焦点中冷静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③了解未来,关心科技、时代发展的新趋势,自觉将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
二是训练重点,在训练中的选材注意突出“立德树人”“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在选题上注意“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二)考核的目标与要求不变的重点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除“分析综合外”表述略有调整外,其余没有任何变化。
【不变解读】试卷考核的目标大致不变,意味着在2017年进入考纲中的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那么2017年六种能力层级有哪些内容取得合法的身份?梳理2017的考纲,我们发现到如识记能力层级中的“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理解能力层级中的“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的意思”,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中的“要求能够筛选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探究能力层级中的“有发现、有创见”,这些内容拥有了合法身份,并在2017年的高考试卷中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就意味着与之相对应的考试题型将会继续出现在2018年的高考试卷之中,但是格外要注意的是这类的试题将不会是对2017年试题类型的简单重复,而必将是对2017试题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
(三)试卷的结构和题型没有变化的重点
2017年时高考语文试卷剧烈变化的一年:试卷结构重大调整,语文试卷分四大板块(一现代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三语言文字运用,四写作);试卷赋分重大变化,虽然试卷总分值150分不变,现代文、古诗文、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各板块所占分值分别为35分、35分、20分、60分,其中选择题占43分,主观题占107分。2018年考纲继续采用2017年的结构题型。
【不变解读】201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对2017年的高考结构和题型的承续,可以认为2018全国卷语文命题将整体保持稳定。但要注意2017年高考中出现过的新题型,这些新题型还有哪些内容需要拓展,需要延伸,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结构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单选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选择题型,文言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古诗歌中的多选题,语言得体题型,逻辑判断和推理的主观题型,等等。2018年的高考在这些方面肯定不会简单的重复,一定会有其他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对这类题型加强研究,做到真正提前备考和科学备考。
二、备考建议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多阅读社会热点的政论文和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术论文。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文大多契合社会热点,注重人文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如2016年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摘编自朱凤瀚的《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为什么会选取这类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一则消息中可以获得答案:“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原来2016年是中国甲骨文在申遗!2017年全国卷1的论述类文本为何选取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我们在看一则消息标题《世界气候大会 201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出访邀约 中国与世界共探“后<巴黎协定>”之路》。回溯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选题。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选文与社会热点、传统文化有关。因此多阅读这类的文章,有利于消除我们对选材的陌生感。
2.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一定是比较典范的议论文,大致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文章。论证过程中要区分论点和论据以及注意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不是先读题目的选项,有这种做题习惯的考生一定要纠正过来,而是先读文章,怎样读文章?先看选文括号后面的文章出处,在出处有文章的标题,它在告诉考生文章说涉及的话题甚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再读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归纳法或演绎法,注意钩弦提要,画出论点,标识论据,思考论证过程。
3.掌握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做题的技巧应该包括三步:一是“比”,比照原文分别看选项的前后件是否符合文章的原意,如果前后件有一个错误,则该选项错误;二是“推”,也就是运用自己掌握的逻辑知识和了解的一些出题者的手法和技巧,判断选项前后件之间的推理是否符合原文,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如果前后件逻辑关系成立,则该选项正确,否则就是错误的选项;三是“回”,回到题干的设问上去,也就是说看该选项能否回答题干的问题,例如题干问原因,选项中有夹杂结果的,那么这个选项虽然与原文意思相符,但它就不能回答原文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建立完备知识体系。小说的阅读从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写作技巧等方面来掌握,散文从结构、形象、主题、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里把握。
2.培养文本整体阅读习惯。高考小说阅读的选文多线性结构,所以从情节入手,分析形象、理解主题,散文则要把握层次,了解散文的“形”和“神”(文章运用了哪些材料,文章的主旨是关于哪一方面的,是写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还是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了解“形”和“神”的结合点,也就是散文的线索;了解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缘溯由、辨明真伪的。
3.养成规范答题的意识。在备考的过程中,应该依据两种体系,即知识体系与考点体系,强化文本解读,以知识抓手选择典型文本,反复操练,同时养成规范书写,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并且重视答案示范的知识共性、文本个性以及题干要求。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养成话题阅读习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所选材料来自不同地方,但既然高考出题者将其放在一起,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材料的选取一定会覆盖话题的不同方面和角度。因此要先看材料的出处,确定共同话题。
2.养成语段阅读习惯。每一则文字材料都是一个依托于共同话题的一个语段,学会把握语段中心,梳理语段内部层次,理解语段材料的组织形式。
3.养成图文转换习惯。材料中有表格图画,既要掌握将表格图画转换为文字的能力,又要掌握将文字转换为结构流程图的能力。
4.掌握六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一是理解结构流程图,二是分析、概括和评价材料内容,三是根据要求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四是理解词句、把握观点,五是理解分析图表内容,六是探究问题、挖掘精神与价值(包括条件原因类探究、建议措施类探究、意义影响类探究、比较类探究、关系类探究)。
在备考过程中,应强化三种意识(整体意识、问题意识、比较意识),提高三种能力(判断点的辨别、题干审题能力、信息概括能力),同时应梳理所有文体的知识清单并注意答案的层次性与概括性,学会摘抄或转述相关词句。对能直接回答问题的词句,则可毫不手软地摘抄,对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词句,则需要自己智慧性地挖掘出来,并整合语言,精炼地表达。评分是根据给分点来给分的,给分点也就是文本中对接问题的关键点。
(四)古诗文阅读
1.扎实落实识记的内容。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必须篇篇落实背诵默写,识记要侧重理解性记忆,注意通假字、生僻字、常错字的正确书写,古代文化知识注意对教材中的内容的整理与归类,适量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
2.养成随文翻译习惯。文言文中、诗歌中词意和句意要弄清,这是古诗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做好其他试题的基础。当然,如果遇到个别生僻的字词要学会跳读,学会根据上下文窜通,根据结构窜通。
3.养成整体阅读习惯。高考古文多人物传记,要弄明白写什么人,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质。诗歌要弄明白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和主题,如何写(艺术技巧)等。
4.熟悉各类题型,做好针对训练。古诗文考什么,有哪些题型,分值如何分布,答题的要点和思路是什么,这些都要了然于心,并对应相应题型,做好针对性的训练,不留知识的死角。
(五)语言文字运用
1.过关常规必考题型。成语运用、病句辨析题型稳定且为必考,成语运用题要求积累常见成语,掌握成语基本的用法和常见的错误运用类型。病句辨析注意六大类型和基本的辨析方法,特别是在高考中要学会怎样迅速寻找关键节点和错误标志。得体题要注意除谦敬得体之外,还有语体得体,诗词引用得体、对联应用得体,以及应用文得体。补白题要要文体意识,语境意识,要善于利用语段中的相关暗示填写句子。
2.掌握相关轮考题型解法。高考中曾经出现过的老题型虽然可考概率不大,但不等于说完全不考,因此相对应的题型及其解题方法和技巧必须要了解掌握,特别是图文转换,随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的出现,已经进入到文本的阅读之中,因此必须彻底弄清此类题各种变换的形式和相应的解题技巧。
3.完善新题型各种变化类型。特别是2017年出现的三道逻辑推理题,这类的题型要注意它的出处,它来源于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涉及到逻辑里命题的全称判断、模态判断和归纳推理等相关的逻辑知识,而这类命题又是一个假命题,而假命题的负判断又是一个真命题,如:
命题:讲述家风传承故事,能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实现社会的和进稳定。(肢判断、模态判断、假)
负判断:并非+肢判断
并非讲述家风传承故事,能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实现社会的和进稳定。(真)
变换句式,使句子变的通顺
示例:讲述家风传承故事不一定能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那么我们会看高考命题者的出题过程:首先找到这类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错误例子,这类错误的例子是假命题,然后将负判断(真命题)通过变换句式的形式使句子通顺,最后以示例的形式要求考生仿写。
在题目中,高考命题者虽然没有搬弄一个逻辑术语,但命题的思路无不出处体现逻辑的判断与推理。那么逻辑中还有哪些这样类似的题会借助这种仿写句式的形式呈现在高考中,这就是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的,可以肯定的是,如果21题还是逻辑判断与推理,绝不是2017年高考题的简单重复,所以需要我们提前备考,科学备考,而不是事后诸葛亮。
(六)作文
作文的备考历来是高考备考的重头戏,得作文者得语文的天下。对2017年高考作文题,许多人感到意外,感到惊奇。其实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高考作文出题的轨迹,一是选题上,关注社会热点早已成为事实,二是材料的形式上,单则材料,双则材料(对照式、互补式)在2017年之前早已出现,那么多则材料的出现也就呼之欲出了。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正好体现了这两点。那么这些也给2018年的高考作文备考带来了许多启示:一是增强任务驱动性,突出语文核心素养考查;二是加大作文开放度,充分展现考生个性;三是关注时代变迁,突出作文现实感;四是注重语言表达,强调思辨色彩。
因此2018年的作文备考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素材积累。
纵览历年高考作文题,毋庸讳言,社会的热点经常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呈现在高考的作文题中,今后的高考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的天下,材料一定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那么哪些材料会进入到出题者的视野?当然是那些现实生活中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热点,不能与时俱进,满足于课本内容无疑会带来考生写作视野的狭窄,这就要求考生平实养成关注时代变迁、突出作文现实感的好习惯,运用已经学得的知识和方法看待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对热点素材的积累,一是时时积累,要平实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侧重关注国事、关注大政方针、敏感社会问题、人的发展、人性内涵、核心价值观,分星期、分月收集;二是注意整理,要隔一段时间对收集的材料整理,按照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分门别类。使之序列化;三学会运用,是整理之后的有效运用,既要学习借鉴他人思想的精华,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又要学习他人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自己认识水平。
2. 加强审题训练,突出能力立意。
2015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者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高考作文题的设计会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审题立意,能否读出题目材料的主要内容、弄懂材料的含意,能否抓出材料中的关键概念、理清关键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无一不考查考生对作文材料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在当下言必称“任务驱动”的背景下,什么样的任务驱动下只能就是论事,什么样的“任务驱动”下可就材料拓展延伸开去,这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对材料的思考的方式主要是:这则材料说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多次追问中、在综合比较中抓准材料的主要内容,弄懂材料的含意,审题立意就不会出现偏差。
3.注重分析说理,提升思辨能力。
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材料作文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说理,最终给出解决方法。由于作文材料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容易做到“审题无对错”,但“立意有高下”。如能在作文中注意到辩证说理,那这样的作文当为上乘立意。所以高考作文备考,要引领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思辨的基础上说理论证,是写作议论类作文的关键点。比较事理,是提升思辨能力的最佳途径,在思辨之中,注意运用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和创新意识。
四、明确文体意识,重视规范训练。
“文必有体”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文体,就是文本体裁。从文学的角度讲,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从表达的角度讲,有记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手法。在平实作文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本体裁,不能“四不像”。实践证明,高考考场作文,一般以写议论文为宜,因此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一定要明显。另外,单则材料,双则材料、多册材料等训练也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