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课程的小组作业的实践过程中,我曾担任过四任小组长,这是四次非常有意思的经历,这些经历也给我对于团队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些启示。
在详述这四次经历前,我们先说一下本文讨论的临时性任务团队的主要特点如下:
- 团队里的成员是自由组合而来,相互之间无直接或者间接的上下级关系(松散性)
- 组长是自愿承担,而非选举而来(自愿性)
- 需完成的任务是一次性的任务(一次性)
- 任务完成后,团队即可宣布解散(短期性)
- 不同任务,成员不同(随机性)
- 每个成员享受任务的成果是平等的或者一样的(均等性)
经历一:
财务管理的小组作业(10人组),我是组长,班里的同学通过自由选择加入我的小组。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由于工作繁忙,我一直没有时间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作业,也没有其他小组成员主动出来联络大家,直到截止日期的三天前,才有一个小组成员表达了一丝忧虑。与此同时,我觉得这个时点再讨论也来不及了,只好自己把作业赶完提交了。换句话说,这次小组作业其实就是我一个人的作业。
经历二:
营销管理的小组作业(7人组),我是组长,班里的同学通过自由选择加入我的小组。汲取了财务管理作业的教训,一开始我就将作业划为三个分工:(1)资料搜集,(2)信息整理及PPT制作,(3)课堂陈述这三个方面。然后让小组成员自由认领一个分工,最后没有人认领的那个自动归我,结果“课堂陈述”这个部分归我了。不过有了分工,大家倒是都按时完成了自己的那一部分,但当我准备课堂陈述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就是:由于资料和PPT不是自己做的,陈述起来很困难,抓不住逻辑。不过在参阅了原始资料后,我还是完成了任务。
经历三:
社会主义理论的小组作业(8人组),我是组长,班里的同学通过自由选择加入我的小组。我觉得营销管理作业的模式还比较成功,于是采取了同样的分工方式,唯一不同的是我没有作为最后认领的那个人,而选择了信息整理及PPT制作,认为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控整个作业的质量和时间。课堂陈述则分配给了最后一个认领作业的人。这次作业的结果出人意料,我们顺利完成了前两个分工,但到课堂陈述环节,做陈述的同学自己重新做了一个PPT,完全没有用我们剩下人准备的内容,原因是他觉得资料和PPT不是自己做的,没有办法照着做陈述。也就是说,这次作业我们其他人的时间都白花了,他自己一个人完成的。
经历四:
管理咨询的小组作业(9人组),我是组长,班里的同学通过自由选择加入我的小组。根据社会主义理论小组作业的教训,我决定将分工简化为前后两到:(1)资料搜集,(2)信息整理及PPT制作及课堂陈述。为了验证这个模式,我将组员全部分配到资料收集部分,自己承担了后者。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三个问题:一是资料收集的人多,有人就没有完成分配的任务;二是我发现后到的任务更繁重些,一个人做起来很花时间,甚至还要再搜集补充资料;三是我整理资料时偏题了,结果课堂陈述老师对整组的作业的评价很低。这个模式既导致分工不平衡,又将风险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
这四次经历都不尽人意,但可以从中总结出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几点启示:
1. 领导者切勿让“猴子”跳到自己身上,更不可发扬“英雄主义”大包大揽;
2. 避免“搭便车”的方法之一就是奖惩分明,论功分配,平均主义不可取;
3. 计划或者决策过程需要团队成员的参与,才能调动积极性,分散风险;
4. “个人主义”,“不劳而获”的成员应被请离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