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尼
「读书感悟」
翻开伍尔夫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枚粉色的小小书签。上面是熟悉的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头像,
当象征自由的女神决意解救人间时,伍尔夫便出现了。她化笔墨作晨曦,唤起了一片初晓。
世人向这位蜚声文坛的英国女作家献上了诸多桂冠:那么我想在她名字前面应当是“自由精神开拓者”,尽管她本人定然会对此一笑置之。
《一间自己的房间》,被奉为女性主义的宣言和经典之作。她有着深厚扎实的文学根基,在见解的表达上偏偏又是那样灵动洒脱、不落世俗,以无比的敏感和细腻,娓娓道出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女人要自由首先得有钱
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须知大多数情况下,「去闲着」「去街角闲逛」「去做梦」并非易事——
我们绝大部分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是需要担起各种角色与责任、并为之奔波努力的普通人。而理想化的「自由」,很多时候是一种。需要女性自主营造的内心感受, 是戴着镣铐舞蹈,是在琐屑的日常中,依然不放弃自我成长、自我滋养的内在强韧。
伍尔夫说,女性如果想要自由,就必须要有钱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经济自由还有精神自由,灵魂才能被滋养,才会有灵感涌现,必定创作这件事是份蛮娇生惯养的工作。
伍尔夫强调的是其背后的象征意义,是物质所能带来的两种「自由」。恰如她一贯鲜明的观点「心智的自由仰仗于物质基础」:
伍尔夫一生都在鼓励女性最终「成为自己」,一生都在挑战社会的性别偏见,鼓励女性发掘自我价值,不贪恋温暖的泥沼,最终「成为自己」。
人的一生,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