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朗读者》第一期和观众见面了。本期节目的主题词特意选择了“遇见”,有人说,我们会因为遇见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也有人说,我们会因为遇见一首歌,而开始一段情;还有人说,我们会因为遇见一段文,而爱上一个人。遇见,是一切美好的开始。(附本期节目播放地址:tv.cctv.com/2017/02/18/VIDEgBSBYHVXep8arQwqNBXa170218.shtml)
1.遇见许老
在本期节目中,有一位压轴出场的老先生,他的出场令所有观众都起身致意。他将《追忆似水年华》《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译成中文,也将《牡丹亭》《西厢记》《诗经》《楚辞》译成外文。通过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于连,李尔王;通过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崔莺莺,杜丽娘。他就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96岁高龄的许渊冲老先生。
2.许老生平
许渊冲先生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师从钱锺书、闻一多、冯友兰、柳无忌、吴宓等学术大家。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他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精通这3种语言,能够互译,而且有作品出版。能做到这点的,全世界绝无第二个。——许渊冲
彼时,西南联大人才辈出。从左至右依次为“两弹之父”朱光亚、翻译家许渊冲、物理学家杨振宁、经济学家王传纶、两院院士王希季。
1999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人文学院的10位教授,联合提名许渊冲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一位评委、法国女诗人给他回了信,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许渊冲回信说,诺奖一年一个,唐诗宋词流传千年。第二年诺奖评委会还成立了一个5人小组,专门研究有关他的申报材料,并希望这些单位继续推荐,因为申报材料始终有效。
2014年,许渊冲先生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我们所处的国际化环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许渊冲教授一直致力于为使用汉语、英语和法语的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他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并将一些重要著作从英、法文翻译成中文。——评委会颁奖词
3.做客朗读者
今年96岁的他依然健朗矍铄,谈笑自如,情感充沛如同年轻人。节目中坦言说最初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给对方翻译情诗才遇见翻译工作。
在许老先生讲到他朋友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时,现场朗诵林徽因女士给坠机身亡的徐志摩而写的《别丢掉》,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满(隔)山灯火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当许老先生朗诵其中的诗句时一度哽咽,说到动情处热泪盈眶,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当他自己谈起心爱的翻译工作时,96岁的他还抱着孩童般的热忱。翻译对他来说不是苦差事,而是当成一辈子的事业。许老先生至今每天坚持翻译工作至凌晨三、四点,在许老先生的翻译下,熬夜也成了一件文艺的事情 。他说延长白天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夜晚偷几点钟,接着引用英国诗人托马斯·摩尔的话:
The best of all ways
(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
To lengthen our days
(延长我们的白天)
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
(从夜晚偷几点钟)
4.因为平凡,所以感动
正因为平凡
所以更感动
他是最年长的朗读者,更是最美的译者
也许大家关注他,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之一,更是因为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
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要让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许渊冲
如果这几句话从一个年轻人口中说出,或许还有人会揶揄这又是一碗浓浓的鸡汤。但是,当96岁高龄的许渊冲老先生说出这句话时,我们看到的是掷地有声的人生智慧,是历经百年的人生格言,因为他实实在在地在用生命践行这几句话。
看着他依旧健朗的模样,再一次被他的年轻心态和治学精神所折服。正是因为有这样学识渊博、孜孜以求的翻译家,不断为构筑连接世界的通天塔努力着,我们才有机会听到不同种族间的声音,才得以体会人类最共通的情感。
老先生自传的结语也相当耐人寻味——
在前进的征途中,我已经是“前不见古人”了,但愿: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