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索尔尼仁琴和中峰禅师
当我们见识了索尔尼仁琴强大的社会批评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再对比看看中峰禅师的梅花百咏,以及传记,发现后者几乎只能展示一种生活姿态和处世美学,在意境和情境(或超越境)里孤芳自赏。
我怀疑禅悟只能带给人这样的觉悟,起码这是小乘的觉悟。
而索翁展示的却是真正的人的伟大觉悟,这种觉悟是如此的震撼人心,也同时改造世界建立人间。
我与中峰禅师怄气,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何佛教悟道只具有如此的自我观照能力,那么,也仅仅是萤火之光。照亮自我,却无法照亮世界。那么,这种自我照亮,也令我深刻地怀疑。
他不是没有看到难民之苦,不是没有看到制度之恶。却似乎不具有索翁和明末思想家的精神能力,连赵孟頫冯子振勾栏谱曲的情怀都没有。他逍遥山水,是什么状态?看起来是云天仙鹤,何忍也?无情耶?弱智呼?
汉传佛教存在问题,而且,问题还相当严重。这是我的判断。
佛通九界性,人间善制度应该是掌中之果,那么,那部佛经讲这个?有没有?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失传?
这些问题,都必须深究,不能放过的。
佛教盛行的东方国家,为什么人性那么残忍恶毒?缺乏人的建设和制度建设。
这是能搁置不理的事情吗?
152
与明本怄气,与李白谈诗
人被锁定在现实时空是痛苦的,所以,需要找些方法进行适度游离。最简单方法,就是看电视电影听书听音乐,难度大一点的是读书学习,更大一点的是写作绘画演奏进行艺术创作,再大一点的诗和史,所谓诗意栖息和文化漫游,最后,就是打破时空,求道悟道了。
我发现这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空间不断扩大和自主的过程。这是从时空的囚徒到自由人的过程。
你的文化空间再大,都有生与死,大不过生死。其实,不然。哪天心中无生死,生死也就了了。
这个世界真是神奇!
有个美女说过一句惊人的话:除了生死,都是闲事。
其实,生死何尝不是闲事?根本上,本来无生死,我们却总在梦生死,抓生死,执着生死!
问题是说说可以,生死等闲视之,砍头只当风吹帽,自古难有几人。庄子,也要敲盆,说明还是有生死。
生死之事,确实不是闲事。
白骨观,就是视生如死,眼睛里分明红颜就是白骨,那么,白骨也是红颜。
这法门能治人生死病。
嘴上说说没有用,要修炼。
庄子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这叫齐生死等万物。悟到死生如旦暮,信知万象一毛轻。《园觉经》讲的更彻底,本无生死可了,非作故无,本性无故。所谓生死,凡人一场春梦,眼翳之人见到的空花幻影。梦中说梦两重虚!
这叫梦幻观。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直接教你梦幻观修炼法门,你说显还是密?
社会自由和信仰净土,两边荡秋千,实在是因为诗人是人,具有人的全部智识情感。
所以,与明本怄气,与李白谈诗,不能说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