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苏《六国论》

三苏的《六国论》虽同题而论,却展现了父子三人截然不同的历史视野与政治智慧。苏洵以“赂秦”为纲,苏轼以“养士”为核,苏辙以“战略”为骨,共同构成了北宋士人对历史规律的多维思考。

(一)苏洵:赂秦亡国论的现实投射,对比论证的典范。

(二)苏轼:养士兴国论的人才视角,因果倒置的辩证。

(三)苏辙:地缘战略论的空间思维,地缘政治的推演。

三苏的《六国论》展示了历史解释的多元可能性。苏洵的“赂秦”论揭示了经济因素的作用,苏轼的“养士”论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苏辙的“地缘”论凸显了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多维视角为后世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典范,启示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

三苏的《六国论》共同体现了北宋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他们通过史论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种精神传统在今天依然值得继承。

从文学价值而论,苏洵当为第一,乃史论散文之典范,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其次苏辙此篇被收录于《古文观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都写了《六国论》,都是针对北宋王朝对内因循守旧,对外屈膝求和而作的,均是有感而发,遗憾的...
    阳光恋春和阅读 5,173评论 1 3
  • 小序:古文(散文)写景、叙事、议论,言简意赅,富于哲理,与诗词皆为国粹精华。《昭明文选》与《古文观止》均是系统译介...
    罗坤_a9cb阅读 4,974评论 0 8
  • 苏洵(1009 年 5 月 22 日 —1066 年 5 月 21 日),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
    舞英社阅读 1,046评论 0 1
  •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一直入选教材的是苏洵的《六国论》,试题中常出现苏辙和李桢的,其...
    琴心雕虫阅读 4,592评论 2 5
  • 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
    遥小吧阅读 5,364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