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传媒大学一研究生跳楼离世一事引起广泛关注。五月份正是高校毕业生准备论文答辩、准备毕业的季节,而即将毕业的26岁的研究生黄某却选择了从26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6岁的女生花样年华,研三的她才华横溢,她的求学经历更是他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呜呼哀哉!
究其原因竟是毕业论文的思路与导师想法不一致
根据黄某家人以及同学所提供的信息,面临着毕业的黄某一直被其导师刁难——不在开题报告上签字,黄某不得不辗转于老师之间,好说歹说终于能够开题;而后由于其毕业论文思路与导师想法不一致(据同学所说,黄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研究生),导师便开始万般刁难,尽力按照其意思修改换来也只不过是一句“你在敷衍我”。
之后,需要导师在论文送审之前签字时,黄某便联系不上她的导师薛某。如此一来,即便黄某的论文通过盲审,但由于没有导师签字,其结果也是不予通过,最终的结果或是黄某不能顺利毕业以及延期。迫于无奈,黄某一直按照导师意思修改论文,又给其导师写了一封长长的道歉信,但结果却是无济于事。最终,黄某出现精神问题,最终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导师“不导”何时休?
导师自己一个人的生性喜好来影响甚至决定其学生的前途甚至生命,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和极其不合理的存在。
导师,指导老师,顾名思义就是要为学生解疑答惑、指导方向。为了不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今大多数导师都会选择根据学生的意愿来提出可行性、建设性并具有实际意义的意见,这其实也是一种指导方式。
由于研究生在读的学生也是人生中第一次搞那些学术性研究,所以很多地方都需要一个人来为其引导和传授经验。这也是一位研究生导师应该尽的义务和责任,而研究生好好学习、认真搞学术也是在尽义务以及对自己负责。
但是近几年,研究生导师“不指导”学生的例子屡见不鲜。去年华科研究生也是由于类似的原因选择了离世,其在读期间只是导师的“廉价苦劳力”,干再多的活也得不到多少补助,不仅如此,连评奖学金也是其导师说了算,其论文也被导师拿走署他人之名……
如今又出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他们正值人生中最好的时光,他们前途无限……而他们却也被其导师误了终身。
导师“不导”何时休?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标准取决于其生性喜好,动辄挂掉学生成绩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此,何以言师?何以为师?当一个学生遇到研究问题、学术瓶颈的时候,导师为其解疑答惑、引导方向,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合情合理的事情吗?什么时候变成了“我看你不爽,就不让你毕业了?”“你的研究不符合我的思路,就不让你毕业了?”……何时休?
或许有的时候导师的权力的确有些太大了,导师负责制下,你的安全、生活等问题需要导师负责;在你的毕业问题上,他也有否决权……这一票否决权是否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这值得每所高校去思考,因为那一票不只是导师喜好的体现,它更关系着一位学生的前途甚至一生。
此外,期待能还黄某一个公平合理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