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提到对于关于你本人的评论完全不用在意,那么对于关于某件事情的做法呢,是不是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呢?
如果当别人对某件事情跟我们交流看法,我们也只是自我维护,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们会倾向于听到自己只想听到的观点,我们会很难成长。
那如何打破自我维护的环呢?
从努力学听取他人建设性意见开始,整个人由封闭走向开放。
一般来说,对于别人给我们提意见有这两种态度和反应模式:
一、害怕别人对你反馈意见
如果你害怕别人对你的反馈,可能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1、你夸大了别人对你负面反馈,但缩小了别人的正面反馈。
举个例子
我在每次拆书(读书分享)之后都会写苹果和洋葱,其中苹果是本次活动做得好的地方,洋葱是本次活动做得不好的地方。
我每次都只看得到洋葱,“没有让每个人都发言”“今天的信息量有点大”“对适用范围放在前面界定更好”
但是就完全忽视了苹果,比如“准备很充分”“清晰地讲解了这个片段”
脑海里全部充斥着洋葱,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2、在别人对你反馈负面信息时,你以为是在针对你。
你不是你的观点。
有一次在活动结束后,我在主持对活动的复盘,活动时告诉大家,每人说一下自己的意见,我来进行记录。在这个过程里,我会对大家看法进行重述。有一位小伙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瑞雪,不要重述了,这样很浪费时间。”我感觉对方否定了我。
后来我想明白了。
在别人反馈负面信息时,其实只是对你的观点进行反馈,而不是就你这个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逻辑是,你否定了我这个观点,你就是否定了我这个人。
这个时候,可想而知,我们会非常受打击,因为我整个人被否定了。
二、别人无论提什么意见,我们都拒绝接受
反弹是说无论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不接受。
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你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前几天我们提交了方案出去,项目部的同事就气冲冲地跑过来说,这个能赚钱吗,能达到多少盈利率,为什么没有提前跟我们沟通。我看见他气愤的样子,火气一下就上来了,客户有这么多预算,我能变出花儿来了。
后来想想,对于销售团队,我们关注的主要是拿单,而对于项目团队关注的是毛利率,所以自然大家关注点不一样,都会起冲突。而在平日工作中,最好能综合考虑进行平衡。
我们每个人看到的只要站在自己立场上的所能看到的,但未必会考虑到其他人。
所以,当别人给你提意见的时候,是可以帮助你看到事情的全貌的。
2、你以为别人是在找茬。
你先想想别人是否说的是对的。
我负责一个公众号的运营,一个伙伴经常跑过来说,你这个有错别字,你那个地方没有空行。我在想,哪儿那么简单啊,你试试看啊,看看你会不会出错。但是后来我转念一想,是啊,我自己没有做到最好,为什么不允许别人提出来。
其实我害怕的真正原因是我知道自己很不细心,我又不想改进。后来我做了一个checklist,终于把这件事做妥当了。
所以一旦别人说的是对的时候,我就心甘情愿地去做改进,就OK了。
那我们如何才能从这两种反应模式中跳脱出来呢。
以下有两种办法可以帮到你:
1、把每个别人对我们提的意见都当作自我成长的机会。
这几年流行的一本书叫做复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点进行改进。
你要想想你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
在我做拆书引导之初,有一次活动后我对自己很不满意,跟比较有经验的小伙伴交流,她拉着我做了两个小时的复盘。可想而知,我当时的心情,我的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感到小鞭子时时落在身上。复盘后,我边吃冰淇淋边想,我感觉好差,被别人一直批评。但当即又想,对于这次复盘,我期待的是什么,不正是有人向我提出有效的意见嘛,虽然感觉很不舒服,但结果是好的啊。
只要是我能成长,我看重的是反馈的结果,看重的是否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感觉如何有那么重要嘛。
2、重要的不是我们现在是谁,而是我们想去哪里。
其实我们讨厌别人反馈意见,因为我们害怕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那这是否真的非常让人担心呢?
最近也流行项目开发模式叫做敏捷开发,敏捷开发讲求迭代,我们不要求一步到位,也不要求一次性就做好,我们要的是慢慢变得越来越好。
就像是我们有次要做画画练习,说第一步先画一个圆,然后在圆上随意添加,变成自己想要的图形,我不善作画而心虚,但画出来的经过自己描述也颇有意思,后来呢,要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改编竟是不错,虽然画面太美不忍直视,但是描述出来却觉得有些创意。
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当事情一旦开启,其他的就会顺其自然地发展,然后成长成你所吃惊的样子。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有什么或者现在是是什么,而是我们想要它成为什么样儿。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抗拒别人给我们提意见,是因为我们觉得很意见就意味着我们自己做的不够好,提意见也意味着别人与自我的对立。
然而,其实别人意见是我们发现自身盲点的一个机会,是我们获得成长的重要时刻。
我们接纳别人的意见,也意味着我们接纳不够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