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于:法则十
01、复杂、多维又善变的世界
当人们面对世界的时候,总以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物体,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类进化出来的感知系统并不只是将复杂的世界视作一个充满物体的存在,而是更进一步,将所有事物区分为对自己有用和会阻碍自己的两类。
这种简化既实用又很有必要,将无限复杂的事物按具体目标进行区分,从而精确并有意义地认识这个世界,这和单纯感知到物体完全不是一回事。
02、生存在“足够”中的人类
人类只需要看到足够自己实现计划、达成目标的东西就行了,人类生存在这种“足够”当中。
人们感知的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们的实用功能,这样的简化能让人充分理解感知的对象。
一个人必须拥有精确的目标,否则就会淹没在世界的复杂性当中。
03、扩展自我边界的能力
人类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来感知自己的。
我们以为自己仅仅存在于这副皮囊之中,但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明白,这种建立在生理基础上的边界并不固定。
我们的内在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使是拿起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动作,也能使我们的大脑及时做出调整,将工具视为身体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螺丝刀感知到其他东西,当我们伸出握着螺丝刀的手时,也会自动将这个工具的长度算进臂长,并借助它来探索未知物体的每一个角落和缝隙。
04、正常运转的世界才是简单的
现实的混乱仅仅通过观察是很难理解的,人的大脑可能无法胜任这个复杂的任务。
因为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而且每个看似独立的物体其实都是由更小的物体组成的,同时也从属于其他更大的物体。
不同事物和不同层次之间的边界通常非常模糊,有时候需要被人为设立和界定。
只有当一切顺利的时候,人们充分完整的认知才能维持对世界的幻觉。
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犬牙交错、复杂万分的,人们只能狭隘地感知到因果关系矩阵中的一个切面,同时又极力避免承认这种狭隘。
在遭遇根本性问题时,掩饰感知局限性的脆弱面具就会破裂。
感官的不足和认知的崩塌会让人不知所措,然后我们会看到什么?
当我们看不清的时候,又应该把视线转向何处?
05、忽视问题是一切分崩离析的前兆
当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后,世界变成了什么样?
还有什么依然矗立?废墟中会出现怎样的可怕怪兽?
身陷动荡社会局势中的我们能看到什么?当我们无法理解看见的一切,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者在哪里时,我们又会看见什么?
我们看不见由有用的工具和人格组成的熟悉而又舒适的世界,甚至看不见在正常时期已经被克服,可以轻易绕过的熟悉障碍。
06、重见混乱
人类在学会感知之后有幸拥有的所有稳定都源于这种混乱。
当一切崩塌,我们又重新看见混乱时,这意味着什么呢?
在混乱之中,人们的感知会暂时消失,于是我们会立即行动起来。
经过数亿年演变和检验的反射性反应能够在思想和感知都失灵的危急情况下保护我们,我们的身体会准备好应对所有可能性。
首先我们会僵住,然后身体反射会进一步转化为基于情绪的感知:我们面对的东西可怕吗?有用吗?我们需要与之对抗还是可以忽视?
我们还无法做出判断。此时,我们处在十分消耗能量的准备状态,血液中充满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
我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我们痛苦地意识到之前搭建的完美幻觉已经消失。
我们小心翼翼地调动为了这种时刻专门准备的生理和心理资源,并准备好迎接最极端的结果。
我们一边将油门踩到底,一边猛踩刹车。我们尖叫、大笑或者哭泣,表现出反感或者恐惧。
最后我们开始试图解析混乱。
07、直面问题
没有人可以找到完美到不用维护关系的伴侣,就算找到了,对方也会因为你的不完美而离开你。真相是,你需要的是一个和你一样不完美的人。
一切只有被表达和澄清之后,才能变得清晰可见。
为什么我们要允许生活因为糊里糊涂而陷入停滞与黑暗呢?
如果你并不清楚自己是谁,那确实可以躲藏在疑惑当中,认为自己也许不是个糟糕、粗心、没有价值的人。
只要你拒绝思考,就不用面对答案,这是个很诱人的做法。
但是,逃避并不会让你不想知道的事情自行消失。
你的缺点也许本来没有那么多,但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所以你现在需要担心更多缺陷与不足的存在。
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会在你准备最不充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发生;你最怕遭遇的东西也会在你最弱、它最强的时候现身,而你终将被打败。
如果我们仔细而又精确地表达和沟通,就能厘清问题,让一切归位,成功设定新的目标。
如果我们通过商讨达成共识,就能一同实现这个目标。
但如果我们的表达草率又缺乏精准性,那么问题和目标就会一直模糊不清,不确定性的迷雾不会散去,即使商讨沟通也无法解决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