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
这是我读的毛姆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是《月亮与六便士》。在这本书里,毛姆一如既往的善于讲故事,并通过故事叙述深刻地揭露人性。
这是一本女性自我觉醒的书。
故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殖民地香港。漂亮活泼的女主人公凯特,为了不变成一个老姑娘,嫁给了天性沉默但深爱着她的医生沃尔特。凯特在社交场上认识了风趣幽默,善解人意的外交官查理,觉得他才是自己理想的爱人,于是和查理发生了婚外情。外特发现妻子的出轨后,为了报复,给妻子两个选择:一是找查理要求其立刻和妻子离婚,并娶凯特,否则将起诉其通奸。二是要求妻子选择和他一起到当时瘟疫横行的中国内地湄潭府地区。
凯迪去找查理时,认清了其自私、虚伪、浮夸的本质,怀着悲凉绝望的心情,选择了和沃尔特一起去中国。
凯蒂到了中国的所见所闻,使她发现了沃尔特身上的闪光点,沃尔特出生入死,不顾自身安危,救治疫区的病人,使他成为当地人民口中的英雄,修女们眼中的崇拜对象。凯特对沃尔特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似乎渐渐爱上了他。这时凯特发现自己怀孕,她告诉了沃尔特,但并不明确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
沃尔特没能原谅凯特,痛苦之下,他自杀性的染上了霍乱,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死的是那条狗”。典故出自西方文坛使者史密斯的《挽歌》,大意是,好心人收留的狗咬了好心人,但最终死掉的是那条狗。
凯特在中国的心路经历了绝望,自弃,助人,觉醒的过程,她通过沃尔特的行为,通过在修道院和孩子们相处,认识到当爱和责任合二为一时,将拥有由衷的幸福。
凯特拒绝了查理继续保持交往的要求,回到英国和父亲住在一起,抚养自己的女儿。她想培养女儿无所畏惧和诚言坦率的品质,想把她培养成一个不依附于他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让他自由自在的生活。
题目《面纱》的隐喻,在凯特的人生中体现在两组不同的生活状态的对比。一组是她与查理在香港的生活社交圈子里的纸醉金迷,虚荣狭隘,和她与沃尔特在中国内地疫区死亡随时威胁生命,人的信仰与责任净化人的灵魂的状态对比,作者认为,后者才是真正的生活。另一组是凯特发现他的父亲一生勤恳工作养家,在妻子的强势下,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在妻子去世后,终于选择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喜欢凯特这个角色,她并不是一个完人。她让我动心之处在于,她在经历了生活的变迁,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