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书籍承载的是我们小小的脑袋对世界大大的好奇。经年之后,我们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于书本。花样年华,我们挥挥洒洒,与书共舞。
只是后来的一些日子里,我们开始不知道书究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墨水浸染纸张,凝结成了字,纸张堆叠,聚集成了书。我们看到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书,再不会只拘泥于课本。于是乎,我们也开始茫然,世界这个庞大的书屋,我们究竟该往哪个角落站,又究竟该翻开哪一本?我们囫囵吞枣般翻过一本又一本,遗忘了一页又一页,我们开始问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否有意义?
诚然,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从小便朗朗上口,可是,我们几乎没有把一本书读上一百遍,哪怕两三遍,也少之又少吧。
我曾经总觉得,一个人的气质里,总藏着他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看过的书。所以我开始耐着性子,读了一本,读了两本,便扔至一旁。密密麻麻的文字,悄然流逝的光阴,我迫切得看完一本又一本,内心极度满足。新鲜劲儿一过,荡然无存,书名都不记得,更何况作者了。
所以,我看书的意义在哪里?我开始发现,我看书和看视频是一样的,都是在被动接收,并没有主动去思考,去延伸,去记录,去分享。所以,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闲暇时光里的消遣罢了,热乎劲儿终究还抵不过书旁的那一杯茶。
可是不看书终究是不行的,思考的停滞,没有新鲜词汇的输入,词不达意,语尽词穷。我仍旧在探索,书,于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这大概也是探索自我的一个过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