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毕业参加工作后,发现能够自己单独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些时候感觉到心有力而余不足,晚上下班回来后,一身的疲惫,大脑进入发懵的状态,也完全不想学习。于是便给自己立一个Flag,那我就早一点起来学习吧,早起对身体好,对一天的状态都有所帮助,早起更加清醒,能够更高效的学习。于是想着这么多的早起益处,鼓励自己养成早起的习惯。
首先,尝试第一天,6:00的闹钟准时响起,但结果确是立马关了闹钟,翻个身继续睡,完全遗忘之前的那个flag。起床后,开始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准时起来,今天的计划又没有时间完成,带着这种埋怨,内心暗自下决心,明天我一定要准时起来,不起来就给自己相应的惩罚。
然后,到了第二天,由于前一天晚上睡的太晚,第二天能够准时起床,但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所以那一天都不在状态。于是就开始怀疑早起这件事到底应不应该坚持,开始质疑做这件事的初衷。
对这个早起过程进行一个回顾,我究竟错在了哪里呢?是真的因为自己太懒,自制力不够,甘愿平庸,所以无法坚持做一件事吗?我相信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人失败后会有的一种想法,开始埋怨自己,慢慢选择放弃。其实仔细想一想,上面例子中第二天的早起失败,是不是和前一天晚上的睡晚了有关系呢,那如果我早一点睡觉,是不是就可早起了呢?如果想要早一点睡觉,那我提前回来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少浪费一点时间比如说看看剧的时间,发呆的时间,埋怨的时间。同时由于那天早上的早起学习了计划的内容,然后晚上的学习压力减小了,均是可以让我早睡的操作,这样第二天早起的概率是不是就大一些了。
总结来看,早起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它是和我们的其他习惯相辅相成的。就好比减肥,如果我们想单独减某一个部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全身动起来,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早起仅仅体现自己自制力的一个小模块,当我们能够学会管理自己其他的时间和习惯时,那么早起的习惯也会相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