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羊圈看中国

  《四世同堂》是老舍长篇小说中的代表作,他用一百多万字描写了1937年日本侵华、北京沦陷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通过描写北京西城区小羊圈胡同各家各户的不同人生选择和遭际,具体而微地呈现出大历史变迁中小人物的命运,进而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寓言叙事。

  住在小羊圈的居民有诗人钱默吟一家,平民李四爷、四奶奶及租户,汉奸冠晓荷、大赤包一家,剃头匠孙七、黄包车夫小崔、马寡妇及其孙子程长顺,四世同堂的祁家等。这些绝大部分都是市井平民,原本多数是只知有家、不知有国,但求现世安稳、生活静好的普通老百姓。但是时代与社会的外部环境变化,尤其是日寇入侵所带来的亡国奴生活如同激烈的冲击波和催化剂,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与性格的走向,让人性的高贵与丑陋、思想的软弱与坚强、情感的纠结与决绝都获得了显影,从而也让四世同堂的传统中国人生与家庭理念获得了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联。

  祁老太爷代表了老派市民,他勤勉一生、见惯风云变幻,但思想停留在历史静止的观念之上。他“看着自己的房,自己的儿孙,和手植的花草,祁老人觉得自己的一世劳碌并没有虚掷。 北平城是不朽之城,他的房子也是永世不朽的房子”。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家是独立自足的,但事实证明国破之时,并没有一家可以独善其身。

  对第二代祁天佑的的描述不多,作为一个生意人,他勤勤恳恳,守规矩。然而他遭到了日本鬼子对他的侮辱,爱体面的他在向着代表着自由,干净的河里走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孙子辈的大哥瑞宣温厚善良,冷静沉稳,有学识,有胆量。一心报国却又不得不承担家庭的重担。老二瑞丰是一个贪图钱财,没有立场的人。他一心想当汉奸,只因为在当时汉奸有权有势,为此他不惜断绝与家人的来往也要投靠汉奸冠晓荷一家。三弟是个热血青年,如同五四运动中的年轻人一样怀着报国的满腔豪情,并在大哥的支持下逃出北京,走向抗日的道路。

  第四代小顺子、小妞子是瑞宣的孩子,代表了家国的未来和希望,但小妞子在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死去,则意味着战争所带来的牺牲,这是一个民族国家解放与独立的代价。

  其他人物都作为历史进程中的转变者形象出现,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钱默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成长,从一个与世无争、清高和善的诗人在家破人亡之后奋起抗争,成为地下组织中不懈的斗争者。第二类是普通市民的觉醒。刘师傅、刘太太、尤桐芳、高第等都在压迫与侮辱中最终走向自觉与不自觉的反抗。第三类的负面人物比如冠晓荷、蓝东阳、大赤包这些人,本来就爱慕虚荣,所以在由于日本的攻打,国家局势不利的情况下,他们果断的选择了投奔看似更为强大的日本。在他们心中没有是非,也没有荣辱这些概念。相对于批判,老舍先生更多的表现的是对这类人的同情,不仅收到小羊圈中其他居民的歧视,在日本人那边也是吃力不讨好。

  老舍先生认为本书是他写作生涯中最好的一本书。小羊圈胡同中不同家庭和祁家四代人的故事,象征的是风雨如晦中的中国及中国人。对于小羊圈的人来说,活下去很难,强撑着便总能等到抗战胜利消息传来的那天。对于国家而言,要让他国的侵略变成国家强大的基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