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一部长篇的时候,我曾经对自己说不要轻易读长篇,这是耗时耗神的事,但是这个寒假我还是没有忍住读完了《四世同堂》。断断续续差不多两个月我才将整本巨著全部读完,以我一向读书的速度来说,这显然是很慢的了。根据以前的经历,读书慢的原因无非是书不好读不下去或者是没有时间,但这次读《四世同堂》完全不是这样。毋庸置疑这是一本好书,甚至可以和任何一部名著相提并论的好书,时间也很充沛,宅在家中除了柴米油盐便是上网课,家里带孩子的人也充裕,我自然也有大把的好时光来读我喜欢的书。但读的这么慢真的是因为这是一本如此震撼人心的书,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四世同堂》的背景是宏大的,他以中国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投降前后八年的时间为轴线,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我们熟知的抗战是什么样子,是中华儿女英勇不屈的反抗,是无数英雄浴血奋战的历史,是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有无数人告诉过我中华儿女怎样万众一心赢得了那一场艰难地斗争,无数英雄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浴血奋战英勇牺牲。但是没有人告诉我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普通人的选择是怎样的。《四世同堂》就是这样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他以北平为缩影,全景式的向我们展现了残酷的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和选择。全书没有一场令人血脉喷张的战争场面,却像钝刀子割肉般的让人慢慢的疼痛。这就是老舍在最高明的地方,即使用了宏大主题的微观化处理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北平市民生活的凸显。《四世同堂》画面广阔,表现的时代是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反映的主题是战争对民族文化的考验和扬弃,描写的内容是小羊圈胡同市民生活的颠跛沉浮。
《四世同堂》的描写对象涉及的主要家庭有七八个,主要人物有几十个,囊括了当时老北平中的各类人物形象。在作品中,凸显的是每个人的成长历史、情感历史和生活历史,瑞宣由彷徨到奋斗的历史,城市贫民刘师傅、孙七、小崔们的忍辱偷生到最后灭亡的人生历史,大赤包、胖菊子、冠晓荷、蓝东阳们阿谀逢迎,卖国求荣的汉奸们的毁灭历史,透过一个个小人物的生活和生存来展现宏达的历史事件是这部作品表现战争的独到之处,起到了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四世同堂》对“宏大主题”的微观化处理的另一个方面是对历史和战争的虚化处理。在《四世同堂》中,战争只是表现主题的背景和底色。文章以时间为序,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时间,以抗战胜利为结尾时间,为我们缓缓的展开一幅沦陷后的北平市民日常生活的悲凉画卷,而历史上一个个真实而震撼的历史事件,如七七事变,松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汪伪政权建立、珍珠港事件、日本投降等却都在作品中透过人物的眼睛、活动、所见所闻和思想来描写,使之成为了小说无法褪去的底色。在这里,战争不是英雄的史诗,也没有政治的角力,单纯只是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反思战争,作者避开了惨烈的战争场面、正面战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战争带来的凝重感和窒息感,让人在沉重中多些反思,多些自省,我认为这是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同样的艺术处理手法在前几年的一部热播剧《战长沙》中也用到过。
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的家族理想,是历来为人们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书中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夸耀的资本。他尽一切可能去保持这个家庭的圆满,享受别人所没有的天伦之乐,因此,他对祁瑞宣未经他的允许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满,对瑞丰这样无耻的孙子也依旧希望他能守在他的身边,甚至甚至在他被胖菊子抛弃之后仍然想给他娶一房媳妇传宗接代,因为他认为只有人的存在才是家族传承的真正意义。祁老人是北平人的代表,更是全中国千千万万人的代表,他们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一辈子为了朴素的生活理想不同的奋斗,他们买房置业,渴望子孙绕膝,四世同堂,希望过一种安稳的一成不变的安稳日子,所以在北平沦陷后,祁老人认为不管怎样屯好粮食就可以度过难关,他认为只要安分守己。自己朴素的生活理想一定可以实现,一定可以安安稳稳的享受四世同堂的欢乐。但是他的妥协和忍让没有换来他想要的生活,为和他亦仆亦友的常二爷莫名的被日本人罚跪,回去后一病不起最后离世,他的儿子天佑永远温和善良的人却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杀,对他的重孙女妞子被日本人的共和面夺去幼小的生命,他忍无可忍,终于站起来向日本人发出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战结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所以《四世同堂》不仅叙写了我们民族深重的灾难,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在读书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会为了瑞宣的纠结矛盾痛苦而痛苦,因为我知道如果时光倒流,将我置身于那样一个时代,我也必将是瑞宣,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因为肩负着家庭的责任和重担,所以瑞宣不能做瑞宣,只能做祁家的长子,韵梅的丈夫,妞子和小顺的父亲,但最终瑞宣终于在瑞全的鼓励下勇敢的走出了四世同堂的安稳樊笼里,以自己的方式开始了另一种战斗,完成了自己的精神上的成长和蜕变。
孔庆东说:“老舍《四世同堂》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在平和的自然状态中,呈现出正的力量,表现出了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不屈,由此突出了邪不压正的观念。”《四世同堂》中的另一重批判我认为是针对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之流的。北平沦陷,无耻的大赤包做了妓女所的所长,庸俗无聊的祁瑞丰做了科长,内心狭隘自私的蓝东阳成为处长,他们将人性中最卑鄙无耻自私阴险的一面演绎的淋漓尽致。他们完全没有所谓的礼义廉耻,丝毫没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观念,在北平沦陷后甘做日本人的奴隶和走狗,争名逐利,卖国求荣,互相倾轧,让读者恨得咬牙切齿。即使这样为日本人卖命,他们的下场也并不美好。冠晓荷和祁瑞丰被活埋,大赤包疯疯癫癫死在狱中,胖菊子成了妓女,生了浓疮,让读者心理多少得到些安慰。背叛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无耻之人,无论曾经多么风光,最终也必将死于他们所谓的信仰。
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其经济的发达、武器的先进,而且还取决于该民族普遍的社会心态。我庆幸自己生活的时代,不必让我成为瑞宣,进退两难,矛盾纠结。但我相信即使在现实的社会中。书中的那些人物仍旧存在,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像祁瑞全、钱默吟那样清醒自知勇于反抗的英雄是少数,像蓝东阳、冠晓荷、大赤包、胖菊子之流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祁瑞宣,是李四爷,是程长顺,是孙七,是无数想要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普通百姓。他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用勤劳换取美好的生活,用责任维系家庭的和睦,渴望和平、充满希望,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拥有做人的尊严,能够过一种平凡而安稳的生活依旧是他们永久的追求。而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的家庭理想到如今也仍旧是中国人最高的人生追求,从这个层面上我们所处的时代变了,但民族性却好像有没有变。但愿我们民族永不再遭受战火之苦,我们普通的百姓不再经历骨肉分离之痛。就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和勤劳将这个国家建设的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千千万万的小顺子和妞子快乐的奔跑在田野里自由嬉戏,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让无数的祁老人李四爷,四大妈们继续活跃在广场上跳舞唱歌安度晚年,这也许就是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人最朴素的理想吧。
�V:�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