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的分享中有提到,写作其实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修炼了这项技能,可以很大程度的为你的工作学习添砖加瓦,那如何可以更好的从0到1学会写作呢,接下来的文章将一一为你解答迷雾~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写作能力的三大底层逻辑,得逻辑者得思维,得思维者得行动
那写作能力是什么?
简单而言,写作能力就是文字表达能力,那如果这样说,只要会写字,只要会说话,只要掌握基本的汉字就可以获取写作的真谛了么?
我们换个角度拆解一下,如果这样说,人人都会写作,那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天差地别,于是你觉得是你没有写作技巧啊,你拼命学习训练,那这样你就真正掌握写作了么?
我想说,如果你依旧只是简单的练习技巧,追求一些术的层面,依旧不会写作
因为拉开大家写作水平的,除了文采,除了名言警句,各种金句,更多的是——你的思考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所看的维度完全不同,有的人停留在表层,有的人可以挖掘真正的含义,学以致用,有的人只是生搬硬套,有的人却能知识内化,转变成自己的知识,而这,其实就是思考力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更有嚼劲,更加有温度,有内涵
如果你知道了这一点,并付出行动,你开始每天绞尽脑汁拼命的写,练习文章的逻辑性,不断的输入知识,提高自我认知,以求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但若仅仅这样的练习,我保证你依旧写不好
因为在写作水平上,拉开彼此差距的还有一点——知识储备!也就是你的输入
比如你想写一篇文章,关于为什外界游客提起西安第一想到的就是西安的美食?那如果你没来过西安,你没有吃过西安的美食,甚至你没有了解西安的方位,西安的相关资料,那你如何写出这样的文章?
你说,我可以想象,可以借鉴,以我们当地人的想法猜测
❌,想象力不是凭空捏造,而是高于生活,是阅历 的延伸,有一定的原理在那里,要不如何让人相信,如何让读者感同身受?
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输入工作,妄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简直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写到这里呢,总结一下,写作,其实就是对我们输入的的再次美化加工,是思考过后的输出
因此,写作的三大训练核心——输入/思考/输出
第一,提高你的输入强度
一句话,量变引起质变,量够了质量也就提高了
同样写一篇文章,一个每年读12本书和一个每年读5本书,写作能力注定不同,一年可能没那么大的差距,那如果10年呢?前者已经读了120本书,后者50本书,这个差距不敢计算
那一年读12本书,难度有多大?
一年12个月,也就是一个月不到1本书,一本书大概300页左右,也就是一天大概10页,如果认认真真读也就半小时,可以在碎片时间可以在休息的时间
这样一算,其实不是很难,难的是什么?坚持。
所以高手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每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第二,提高你的输入标准
不要什么书籍都看,也不要漫无目的的选择,只看一些简单的推荐
我选书有三大原则
1.翻开推荐序看这本书是否有我想要的点(因为写推荐序的人都已经读完了全书)
2.看目录理大框(大纲看作者的思路)
3.阅读一节感兴趣的章节(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点)
那除此之外呢,我也会倾听一些业界专业人士的推荐,或者豆瓣评分高的作品,以此来决定
因为各种书籍太多太多,如果我花时间全部看,可能这辈子都读不完一个角,所以有选择性的高质量输入,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像我们关注的公众号,收藏的文章,定期的整理整理,留下有用的撇弃无用的,让自己的大脑更清晰
第三,提高你的输入效果
看了那么多的书籍,听了那么多的课程,为什么进步还是很慢?
不是你不够坚持不够努力,而是有些自嗨式成长,只学习到了表面,知识未内化
那如何改进?
记住!读完学完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学的最高标准是教!
很多人会说,我这周一定要读完1本书,写出三篇文章,把它当做了一项任务,而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只是完成却坚持不了多久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
带着你的目标阅读,你的目的学习,边看边思考写出自己的感想收获,再不断删减精进,不断的迭代,场景内化
二 训练你的思考能力
输入够多,表达不会成为问题,如果有自己的思考升华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那如何训练呢?
第一,习惯性追问,探求问题本质
写作如何可以阅读量递增,其实就是是否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感同身受?
每件事情,每个观点的背后都有它背后的含义,就像我经常和朋友分享时会问道,你觉得我说的这点是不是和你那时的那件事特别像,是不是在表达这个观点?这样有个好处就是,通过不断的反问,她会引起共鸣,会觉得讲的东西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那同比,我们是否有习惯性的追问反问的习惯呢?
第二,习惯性链接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宫殿
简单来说就是融会贯通,把零散的知识点打乱重组,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每次一个新的知识,回看下是否和以前的知识有迭代,是否有相似有冲突的点,你的理解又是什么?
比如,之前线下课听到一个词,客户不是喜欢占便宜而是喜欢占便宜的感觉,一直没搞懂何为占便宜的感觉
那次去吃火锅,店里有个活动——带你去吃霸王餐!本次消费金额三倍储值,本单免费。
比如这单 200,储值600,这次免单,听起来特别划算,但你这次免单了你的钱存在了这里,你下次是不是还来,而你每次不可能一个人来,那你的朋友是不是会觉得这个划算自己也办个卡?那如果你不来,是不是店家收获了600元的卡沉淀呢?这是不是又是一笔利润?而这是不是就是占便宜的感觉?而这个过程是不是就是链接了你当时未懂的知识?
第三,学以致用
学到东西立马实操,会很快的加深对这个知识的理解
如,你学了一个海报设计,就马上套用模版练习,是不是比理论知识更容易接受呢?
利用实操知识也是提高思考力的过程
第二,习惯性链接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宫殿
简单来说就是融会贯通,把零散的知识点打乱重组,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每次一个新的知识,回看下是否和以前的知识有迭代,是否有相似有冲突的点,你的理解又是什么?
比如,之前线下课听到一个词,客户不是喜欢占便宜而是喜欢占便宜的感觉,一直没搞懂何为占便宜的感觉
那次去吃火锅,店里有个活动——带你去吃霸王餐!本次消费金额三倍储值,本单免费。
比如这单 200,储值600,这次免单,听起来特别划算,但你这次免单了你的钱存在了这里,你下次是不是还来,而你每次不可能一个人来,那你的朋友是不是会觉得这个划算自己也办个卡?那如果你不来,是不是店家收获了600元的卡沉淀呢?这是不是又是一笔利润?而这是不是就是占便宜的感觉?而这个过程是不是就是链接了你当时未懂的知识?
第三,学以致用
学到东西立马实操,会很快的加深对这个知识的理解
如,你学了一个海报设计,就马上套用模版练习,是不是比理论知识更容易接受呢?
利用实操知识也是提高思考力的过程
三 强化输出能力
输入+思考只是前端铺垫,输出才是一个体现
那如何高效输出呢?
第一,高频的写,持续的写
写作也是靠手感,不建议一次输出成千上万,每天几百就可以,不过最好每天写,不间断,培养一种习惯
第二,学写故事,学写观点
故事吸引关注,观点输出价值,体现你自身的逻辑思考,转化成自己拥有的更有说服力
第三,建立自己的写作流程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四,建立自己的反馈系统
通过发表平台,朋友评论,自我总结等等方面回看文章,只有反馈才能更好的精进
那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了,最后复盘一下
写作,是输入+思考后的输出
写作的三大核心:
输入-思考-输出,输入打头阵,思考做完善,输出上战场
那最后希望大家可以找到自己的节奏,从每天一点点的积累做起,不断精进,也希望未来可以看到你们的影子,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