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的进步不知不觉,进行机器人课程学习已经六个星期了,在今天,我们又有了意外的收获。
首先对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张老师提出的问题,袁乙恒率先回答了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重点,并向同学们分享了我们在设计动作时的要点:“重视设计方法,把握重心的调整”。 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主要是速度、延迟以及循环,并采用编程的方式对代码进行设计,让同学们提升自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张老师结合动画视频《疯狂动物城》让同学们理解和对比不同速度的不同效果,并将它运用在小艾身上。我们在理解速度的基础上,如何做到给小艾设计不同的速度呢?这个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在代码视图区进行编程了,我们得明白编写的格式:“SPEED+空格+数值”,以及是将它放在代码的哪一个位置:要设计动作速度的代码关键帧前。让同学们自己观察重点,以及实际操作。
明确操作要点以及内容后,同学们就自己进行实践,加载“摇手臂”的动作让它的每一段代码呈现出不同的速度。在操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分工合作,轮换操作。通过改变速度发现小艾在运动的过程中有了更强的美感。
李震宇以及吴金蔓两位同学配合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提出。他们小组率先完成实践一的操作,并将成果展示给老师以及同学们。
把握要点,操作到位,进行成果展示。
在学习完速度后我们进行的是速度延迟的学习,让小艾能留住一些精彩的瞬间。同样的,延迟的格式输入是同学们必须要掌握的:“DELAY+空格+数值”。还有就是延迟的默认值是0ms,范围:0-6000ms。
同学们成功地将延迟加入小艾的动作中, 让小艾在进行“单脚站立”和“下蹲抱”时能够留住精彩瞬间。也有同学在设计延迟的时候加入前面学习的速度,让小艾能够更加稳定美观的做出这些动作。
同学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感觉学校的电脑会出现卡顿,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们想出了解决办法,让同学们尝试用老师带来的电脑进行操作。果然换了电脑之后同学们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除了速度和延迟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我们今天还学习了循环。利用循环让小艾能够重复一些动作,从而减少大量的代码输入以及动作插入。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明白了,如果要让小艾的某些动作重复就要运用新的语法:FOR循环。在我们需要重复的动作代码前后分别加入:FOR+空格+次数、ENDFOR ,代表循环的开始与结束。
同学们成功的给小艾设计出循环,并将成果展示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分享更多成功的经验。
本堂课在快乐的氛围中很快就结束了,在最后就今天学习的内容张老师问了同学们一个延伸的问题:“同学们明确了如何给小艾设计动作以及延迟,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设计呢?”杨梓仪同学的回答获得一致好评。“速度提升整体美感,延迟留住精彩瞬间”。
同学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