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书笔记(1)

2017.02.06. 《刻意练习》序+引言+第1章

核心要点:

一、序言总结

1. 关于刻意练习

(1)刻意练习的本质:长时记忆是刻意练习的指向和本质。

(2)刻意练习的要点: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2. 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

(1)赋予意义,精细编码

(2)提取结构或模式

(3)加快速度,增加连接

3. 隐性知识

认知复杂性高与认知复杂性低的学习活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隐性知识需要在情境中去寻。

4. 情境学习

(1)找到学习共同体:有效的学习不是关门苦练,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团体。

(2)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策略知识),是使人们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实以及程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

(3)模仿榜样

(4)培养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

二、引言总结

预先确定的能力并不存在。大脑是可适应的,通过训练可以创造出以前并未拥有的技能。

人们并非天生就具有一些固定的潜力。潜力好比可延伸的血管,能够通过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创造。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

三、天真的练习

1. 何为天真的练习:反复的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2. 实际情况是:学习某种新技能,一旦某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

四、有目的的练习

1. 如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1)走出舒适区

(2)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

(3)为达到目标制定计划

(4)想出监测进步的方法

(5)保持动机

2.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大特点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可将目标分解,将一般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通过有计划的练习日渐精进,达到长期目标。.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反馈可帮助你来明确辨别不足之处,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提高,或是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不走出舒适区就无法进步。

3. 如何对待练习中的瓶颈

(1)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

常规模式:首先取得进步,然后遇到瓶颈;寻找不同方法来克服障碍,最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稳定地提高直到下一个障碍出现。

(2)保持充足的动机:有意义的正面反馈是保持动机的关键要素之一。

读后感:

任何技能都能通过刻意练习而获得——对此的理解是:没有人天生就不能掌握某项技能,看起来再怎么没有天赋的人,还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某种技能;而天赋再高的人,没有刻意练习,也不能真正做到卓越。

而不同的人,在同样的领域进行刻意练习所达到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这只能理解为各人天赋不同。每个人应当找到他的天赋所在,或者说最擅长的东西,进行刻意练习,才能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结果,这也是最有效率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同时,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一件事物,刻意练习的方式不一样,效果也会不同。对于A有效的练习方式,对于B未必有效。所以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刻意练习。那些学习能力超强的快速学习者往往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由此想到人才招聘:对于某些非技术类、非专业类的初中级岗位,不必太过纠结于行业背景,如遇到学习能力强、善于归纳演绎的跨界选手,不妨一试——他们往往能迅速GET到新领域的知识重点,迅速上手。一旦成长起来,绩效要远远高于那些专业的平庸者。当然,他们需要优秀的“模仿榜样”作为师傅——也许是公司指派的导师,也许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络)寻得的师傅。培养一个职场新人学习能力的最佳方式就是直接海里,学历能力强的自己扑腾扑腾很快就能游起来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