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因为天下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不孤单不代表不寂寞,因为寂寞是精神上的苦闷。
我们也许会在"夜静酒阑人散后"感到寂寞,会在"半生飘零羁旅"中感到寂寞,有时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中也会感到寂寞,越是智慧超群的人越有这种体验。
因此,如果你不甘寂寞,就必须迁就一下世俗,因为世俗的人喜欢热闹害怕寂寞。曲高必然和寡,除非心中能耐得住寂寞,否则就只能滥调陈腔。
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许多不怕寂寞的人。他们如同黑暗中的一颗颗星星,照亮了他们自己的那个时代,也照亮了后人的路。
晋代隐士陶渊明"少不适俗调,性本爱丘山",宁愿回到乡村耕种荒芜的田园,也不愿在污浊黑暗的官场中"为五斗米折腰"。我们能够想象,前一天还在官场上处理文书,第二天亮搁下大印回家种田,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在做官时生活无忧无虑,但面对腐败,他的精神却是孤独的,他只好寄情于山水田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他的诗句流传千古,里面蕴含了一种对人生的感慨,在当时,没有人能理解他为什么要"曳尾涂中",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了他心中"众人皆昏找我独醒"的寂寞。
不止是陶渊明,许多千古绝唱也是在寂寞中内心迸溅出的火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果张继内心不苦闷的话,绝对写不出这样的佳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果李商隐此时没有感慨万千的话,也同样创作不出这样的名言,这些诗句不可能是喧嚣热闹中的产物。
我们也同样会寂寞,每个灵魂都会有不知方向的时候。有些人在寂寞中不能自拔,选择了轻生;有些人却有着精神的堡垒,在寂寞中也觉得快乐,这就是豁达。
大风刮来,所有的草木都要摇曳,而钟声却依然悠远而舒缓地穿越时空,老僧老矣,他并没有悬梁自尽,也不激愤汹汹。只要你足够豁达,便会发现,寂寞是难免的,而且没有人能分担它们。只有我们自己勇敢地承担寂寞,用自己的热情将它们包围,成为黑暗中的星点,让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黑夜一起迎接黎明的光辉。
西哲说:"只有最伟大人,才能在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因此,许多人也不避讳寂寞。我也喜欢寂寞,喜欢独自一人,在那凄风冷雨中聆听自然的天籁。(豆豆写于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