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去听合格家长培训课,由于时间充足便在阳光假日酒店楼下吃早餐——喝羊汤。我旁边桌上是一家四口也在喝羊汤,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最初引起我注意是因为这一双儿女——姐姐和弟弟去前台要鸡蛋,姐姐大约4岁左右 弟弟2岁左右,“阿姨,我要鸡蛋。”两人他要她也要,嫩嫩的、翠翠的童音特别好听。后来姐弟俩就在过道里追跑,笑声也特别甜美。妈妈说:“慢点,别摔倒了。”话音没落,弟弟脚下一滑就摔了个仰面朝天,哇哇大哭,姐姐抱着一个布偶就往外跑,妈妈闻声立刻起身,跑离座位,去追跑到门口的女儿,照着屁股就是俩巴掌,女儿不敢哭继续从妈妈手中逃脱又往窗户旁跑,妈妈又去追打,爸爸起身离座,弯腰扶起躺在地上大哭的儿子。全屋的客人都把目光聚集到了这一家人的身上。
我知道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立场,如何做不是靠别人的说教,因为此刻她什么信息都接收不到,愤怒蒙蔽了心智。便离座离开,迎面碰到发泄后的妈妈,门外站着眼里噙满泪水的女儿,呆呆站在门外往里瞅却不敢哭。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形会给这个女孩留下什么印象。
我想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特别优秀的成功人士,面对年迈的父母双亲一点亲情没有,甚至老人需要的东西,明明是关心给买好,却到老人面前丢下就走,一句话不愿说。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很小的时候被送到姨家生活,后来妈妈去看她,看到她躺在地上,因为姨家孩子多的原因照顾不过来,所以她妈妈又把她放到了另一家。三岁上幼儿园时被接回家,有两个事对她触动很大,一是有一天下雨,幼儿园放学好长时间了,妈妈才来接她,没有解释和安慰,而是看到她解开的鞋带帮她系上就回家了,她没有感觉到妈妈的爱;二是她小时候从不记得她吃过鸡腿。她家经常有表兄妹和堂兄妹住,每次吃鸡爸爸都会拿她和别人比说,“你看谁谁……怎样怎样”,然后就把鸡腿给那个人。后来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感觉终于可以封住爸爸的口表扬自己了,爸爸却拿她和电视中的人比。当然,她也听过她爸爸对她的认可,有一次她爸爸妈妈说话,她偷听到她爸爸对她妈妈说“谁谁也不差。”现在面对年迈的双亲她总是和他们亲不起来。她也曾经和她爸爸说过一次“我知道,你们那个年代是不好夸人的一代。”她爸爸说“我怕一夸你你就骄傲。”
后来她找了一个特别爱她的老公,老公对她的决定是无条件支持婆婆也特别疼爱她,让她逐渐有了安全感和自信。最后她在指导师的帮助下,看到她希望活到120岁的爸爸(别人扮演,情感嫁接),躺在地上,身上盖着一块白布她嚎啕大哭,所有的委屈倾泻而出,言语不清却一一倾诉,从此她释然了,与过去和解了。
这是怎样的一段心里路程,父母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多么深远,我们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家长就做什么样的人,身教重于言教,多沟通多建立链接,把我们的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