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密集地跟商家打交道,于是在彼此的交集中,收获了些共通的感悟。
本来,时隔多年,那些家装类商家已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或者说,我与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比如说买菜、逛超市吧,总是先生包揽着这些日常,他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即便我整天呆在家里,他也使命感满满地跑向那里,拎着各式菜蔬海鲜,满载而归。对他们来说,我们是老顾客;对我们来说,他们就是老商家。
那些商家大多具备日久累积而致的慈眉善目。是一眼让人放心的表征。比如周六去看的现代商城林姓老板,乍一看,跟印象中的伯父神似,眼神中透出的光是不带犀利的柔和,游刃有余、不急不缓的措辞之中,分明不乏音乐般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回挪移,来回振荡。而后,他又耐心备至地带我们看他们家的主打产品。最终,我们以不带伤害的委婉离开。
那种朴素和真诚,以及不带诱惑的语气,给人以放松感和平和感。就像周六去看的第二家店,是定制玻璃和纱窗的,一行三人找了好一阵子才注意到在一个新开楼盘的大门边上,那绿色边框笼着的两个大字。门窗的基本知识就是从这位穿着朴素的老板娘这里普及的。仅凭着他们淳朴的内在,我本来很想就此订了,可最终,我只是连声道谢后,踏上了去往家电门市部的路。
最终让我们下定家电的营业员同样神色淡然。其实这个品牌是因为我们之前用过一二,最初的信任与她内在洋溢的自信,在我们庞大的需求与一定的购买力支撑下,下定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周二定的阳台设计公司,看上去是专业的。其实从他们接待伊始,内心就有了动摇。他们真诚而谦逊地望着你,爽直不带拖泥带水地应答着,掩映在干净的办公环境中,不由得不喜欢。当然,性价比是合适的。
另一家通过群里吆喝我们串街走巷找到的门窗店,同样是以对待顾客“去留无意”式的恬淡促成交易的。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大抵便是无招。无痕的欲迎还拒,无所不在的自在感,从言谈举止中一分一毫都毕露出来。
大浪淘沙,滤下的都是金子么?那些急吼吼的商家目前还没见到,或者说,已经消失了。
从商的境界,其实就是做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