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便被灌输各种各样的仁义道德之论,自小便被要求以善心待人,将心比心,似乎道德就是天生该具有的,是没有理由的,是纯感性的灌输产物。
真的是这样吗?
从各种报道看过去,似乎是的:各类的“感动中国”式人物,高尚的道德背后是他们可以称作“凄惨”的生活,自我道德的彰显往往意味着自我利益的损失。
我们便因此认为,道德的意义似乎只在于:牺牲自己,帮助他人。道德变得如此昂贵,似乎使我们对于那些没有道德的行为也多了一份容忍。
但是,道德真的与个人利益相对立吗?
大错特错
道德是理性的产物!道德是理性的产物!道德是理性的产物!!!
人们之所以用有道德,其目的正是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损失自己的利益,道德是长远的功利。
根据博弈论,我们知道每个社会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去努力的,但我们知道,个人无限制逐利的结果往往是个人利益的损失,心理学上著名的囚徒困境便是这样的例证。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正是因为两个人缺乏交流,有无道德可言,虽然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最终却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是变体现到了道德的意义,如果俩者都具有我们所说的那种道德,那么他们都只会被判刑一年,所以,道德的意义在于更为长远,更为宏观的利益,道德是理性的利益分析后的产物,是理智成熟的表现,而非什么使我们吃亏的无谓准则。
道德是利益的,道德不是无偿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