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六点多,我匆匆往家赶,小风吹得耳朵生疼,真有冬天的感觉了。
小区里有所中学,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学生和家长。我看见一对母女慢悠悠从对面走来,听见妈妈说:“我希望你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
那声音义正言辞,让我想起外交部发言人。这时脑海里蹦出一个疑问:“这么冷得天儿,这话能让那女孩感觉到温暖吗?”
边想着我特意望了望母女俩,妈妈妆容精致,大波浪的头发披在肩上,一袭大衣让她更显高挑。
女孩则齐耳短发,五官小巧可爱,透着青春的灵动和乖乖女的谨慎。听到妈妈这么说,女孩并没什么表情,还是平视前方,慢慢走着。
我没法得知母女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但这一个瞬间已经透露出很多东西,比如中国父母的通病——总是跟正确站在一起,而不是身边的孩子;不是对孩子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兴趣,而是忧虑还没发生的未来。
比如入学适应是很多孩子和家长面临的问题,我接到很多朋友求助都是孩子刚上一年级,尤其是男孩,受到老师全方位的投诉——上课坐不住,随便下座位,动不动就打人、推人,还安静不下来,无组织无纪律,作业更别提了,一塌糊涂……
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任何问题最考验的都是家长,这里涉及到对孩子影响深远的两大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就这么赤裸裸的压在了家长肩上。
我们先来看看亲子关系,对于老师的投诉,家长容易把从老师那里接收的压力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
用我朋友的话说是,说也说了,苦口婆心,骂也骂过,急赤白脸,甚至打也打了,最后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弄得孩子更不愿意上学了。
明明是希望孩子好,为什么事与愿违?
这就涉及到父母的站位问题。父母之于孩子天然的强大和天然的爱造就了天然的自以为是。
我们以为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经验是正确的,那是栽了多少跟头、走了多少弯路才得来的呀!
“你将来要在社会上吃得开就得好好学习呀!就得适应社会,遵守规则呀!”
“要听老师的!上课要好好听讲呀!”
“我打你骂你都是为你好!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这样我们就选择跟正确站在一起,跟社会规范站在一起,要么在前面对孩子死拉硬拽,要么在后面扬鞭催马,骨子里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父母的责无旁贷。
我们以为这是为孩子好,却独独漏了孩子,看见了规范,看见了经验,独独没看见孩子。因为我们不能接纳他现实中的样子。
孩子正在面临什么?孩子发生了什么?我们没有真正关注,没有抱着兴趣、关切、尊重去关注。与其说这是孩子在学业上的失败,不如说是在自信心上的失败。
是什么引起了他自信的失败?到底发生了什么?他需要怎样的帮助?这些真正的关切需要跟孩子站在一起,就站在他身边才能发现,不是前面也不是后面,而是他的身边。
他在学校遭受的负面信息已经够多了,他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和温暖,那是支持,是他得以跨过难关的力量。
2
其实每个孩子都知道好的方向在哪里,做什么能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认可和欣赏,他们都想做好孩子,可是他们缺少方法和正向引导,他们努力过,但是失败了。
这就是自信的失败。
很大程度上,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试金石。孩子在学校的问题,如果家长是以“不听话”、“不懂事”把责任推给孩子,那就太本末倒置了。
如果家长有勇气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给孩子具体可操作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即使整个世界与你为敌,我都跟你站在一起”,孩子才有力量改变。
这可能需要家长从管理自己情绪入手,从同理孩子的情绪入手:“被老师批评的感觉肯定不好,还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儿。我小时候就特别讨厌老师说我……”
面对学校的一切问题,如果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让孩子受最小的伤害,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情况会好很多,包括对孩子师生关系的影响也会好很多。
之前家长课堂上有位妈妈情绪激动的讲述孩子在学校的遭遇:“他们班主任是个新老师,天天跟我说我孩子怎么怎么不好,说他有多动症,让我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他才心理有病呢!”
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遇到矛盾时我们习惯选择站在彼此的对立面。这里又涉及到站位问题,妈妈就站在了老师的对立面。
生活的错综复杂就在这里,彼此相关甚密的人往往选择对立。我相信这位妈妈是爱孩子的,我相信老师也是为孩子好。
老师、家长从对立到统一需要更爱孩子、与孩子更深相关的父母先迈出勇敢的一步,跟老师协同立场,过滤老师的压力,向孩子解释老师对他的关注,想让他更好的初心,让孩子看到一个有更多善意的世界。
“老师批评你,你觉得很不爽,这是正常、真实的感受,我们尊重它。从另一个角度看,批评是老师看好你,觉得你有潜力,可以做到更好。这是他的初心。你可以不喜欢他的方式,但请理解他的善意。”
然后积极跟老师沟通,达成共识,用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一起帮助孩子进步。这考验的还是父母。
跟老师保持立场一致不是说和老师一起指责、批评孩子,而是共同从为孩子好的初心出发,发挥一切积极力量,站在对方的立场体谅。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给孩子示范,怎样处理矛盾,怎样面对人和人不同的观点,归根到底还是永远跟孩子站在一起,从心里接纳他真实的样子。
那个不完美的孩子,平凡、可爱、善良,有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这就挺好。
我希望溜溜一辈子不用活得那么用力,不论他多么平凡或平庸,我选择跟他站在一起。
突然很好奇十年后,作为一个呕心沥血辅导作业的老母亲,我再看到自己写得这篇文章会是什么反应?哈哈哈!
我们是有点梦想的小夫妻,码字,带娃,做教育。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谢谢亲爱的你!
作者|溜妈,宝贝溜溜的大奶牛,北师大教育学硕士,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鼓励咨询师。相信最美的养育是静静陪着孩子,自己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