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下你是不是假勤奋?

在管理的路上曾经踩过很多坑,一度认为勤能补拙,却忽略了过程中得讲究方法,一度认为只有自己懂才能管理别人,却忽略了团队的力量,也曾遇到明明已经讲得很明白,却被交付结果惊到,忽略了过程的管控,回过头看一切在于并没有做好带头的准备,用力过猛,对于目标的拆解、团队的理解、伙伴的成长、氛围营造、应对观点冲突等一大串的难题都未曾深入理解,先调研、再深入思考、最后再行动,可能好过横冲直撞。

假勤奋就跟上学时期老师说的“压板凳”,同样都在压板凳,但压出来的成绩却千差万别,问题出在哪儿?一定是思考的程度与学习方法上。工作中假勤奋的结果是没有帮客户实现价值、没有对公司有绩效产生、没有对个人成长起到任何作用,所以什么才是真正的勤奋?找对工作方法、培养有力的协作伙伴,咬住目标不放松,以团队之力拿到好结果才能足以证明,勤奋的过程有效。简单来说就是用对方法拿结果。拿做内容这件事儿来说,方式方法决定了是否可以有效持续有价值的持续输出。要输出对销售有用的内容且符合客户的需求。问题是面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写什么?如何写?如何持续的写?如何发挥内容价值?

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内容输出方法,很难保证稳定的输出,也许这个过程会败在与销售对接客户的过程中,也许会卡在对产品的陌生感中,也可能输在写作方法上,或者被萎靡的阅读数而击溃,这些问题我都还在经历以思考当中。

对于写什么的问题之前已经挣扎了很久,由不懂不会再到学习梳理,直到输出了一套以为可以拿来即用的计划时,发现并不能用,为什么呢?因为是空写!如果仅仅勤奋于办公室或者靠一套解决方案是写不出被认可的内容,没有真实的痛点体验、没有真实的场景感受、没有学校真正背书,内容都是自嗨式,所以我们常听或者被销售diss的一句话是:他不懂业务。到了一线你才会看到客户真的关注的是哪一部分,能写出来内容第一步得要懂业务。懂业务得去一线,到了一线才知道啥是痛点,有了痛点与素材才能让产品的价值更灵活。

如何写是考验对内容形式、输出的把控能力,好比做一张海报,图片中将释放哪些关键点突出什么、主题是什么?如何吸引客户、如何留住线索,如何写我认为算是一个基本功,难点在于不同内容形式转换,比如新闻稿、产品软文、客户案例、签约资讯、产品升级,不同文章形式有不同的写作方法,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阅读偏好,若是能够总结出来复用要比每一次下笔再思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持续写?能够持续的动机在于每次的内容有价值被值得转发,并且对于输出的个人而言每一次都有源源不断的突破,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环。这里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每一篇内容都有看点?内容输出的方法论必不可少,在形式上、在阅读的感受上,从传播的点上思考。

如何发挥内容价值?写出来的内容不被采用依然没有价值,如果能够做到随时一键分发,并且将内容按需分类,按需调用再好不过了,在储备了足够的内容后,形成素材库再被运用到日常的销售过程中让它持续发挥价值才是内容最终的归宿。

工作中讲究方式方法,就内容这个点来说,没有方法会让整个团队崩溃 ,尽快蹚出来一个清晰的路子,再引导小伙伴一起努力,就能快一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