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一个师妹的微信,和她聊了一个多小时。毕业半年的女生,独自一人在一线城市闯荡,在我眼中已经是很优秀的她,也不曾想到她说自己累了,感觉工作太难,甚至有点迷茫。
可能很多人会说,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矫情,动不动就说不想继续这样的生活了,觉得烦躁,孤独,但又无奈。90后的孩子不是正年轻气盛嘛,有的是时间,不用想太多。
可是事实上,他们想太多了吗?
以为优秀就是极致到分秒必争
师妹很努力,专业绩点一直都是年纪第一,课余时间协助老师做项目,参加名校暑期夏令营,拿了很多比赛证书,柜子里满满的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后来考研一分之差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她说得知结果的那晚她没有哭,而是一个人呆呆看着学校操场,听着那些充满欢声笑语的学生嬉笑打闹,三两好友踢球运动的呐喊声,阶梯背后的路灯将自己的影子拉的又细又长,投射在前面的跑道上,不停的有学生踩过走过。
我能理解那种感受,当头一棒后那种突然间的失去,第一感受是懵了而非忧伤。后来她听从老师建议,考了事业单位,现在一个人在一线城市过着自由独立的生活。这种能够在一线城市立足脚跟的生活,对其他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她觉得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去争取做好,但是还是接受不了工作的种种不堪,不公平,和领导难沟通等问题。我说你已经很棒了,要知道这个岗位很难考的,有失有得,一切按部就班就好。
微信对面,显示一直在输入,许久后她才发信息过来,我知道你们都觉得我很努力,我并没有想过未来一定要怎样怎样,所以这四年,我都在争取做最好的自己,每场考试自己都提前一个月复习,图书馆的借书记录自己是院级最高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提升的机会。可是最后还是没有把握住,功亏一篑了。
你以为的并不是别人认可的
功亏一篑,每年才几万学生能顺利考上,这种概率比你考上事业单位高多了,大不了读在职研究生呀。我一边码字一边想着这句话,她如此在乎这场比赛输赢是为何,读研究生的机会以后还是可以争取的。
后来才明白,并非是师妹对研究生的情结如此之深,而是她内心深处的那个天平失衡了。想的不多,恰恰是他们这种优秀学生不快乐的源泉,因为做到最好是他们一贯的准则,无论任何事情,都要最好的结果。
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这在单纯的象牙塔中,只要你肯努力肯付出,绝对有机会。因为校园内还算是相对公平的赛道,努力与汗水,可以帮你铺平比赛竞赛奖学金的成功之路。但是出了社会,这种思维更多的只能给自己带来心里负担,犹如海里捞针一般。换了环境,这种单向性的付出,不一定就能有成果。
所以很容易想象,师妹内心中那根天平,已经不能再成为度量一切的标尺。考研失利已经打破了她内心原本美好的理想化状态。当其他种种外来因素,诸如她从没想过的那些所谓的钱、权、地位、背景等可被加持的因素向她侵袭而来时,她心中那盏天平正被慢慢颠覆,从而一次一次的影响她心态的平衡。
看到她沉默许久,我还是劝她静下心多思考。既然与人沟通有问题,那你可能没有达到别人要求,或者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不是自己的错,就要多想想是不是更深层的问题没有解决。工作不顺利,你应该反思是否自己处事方式不对,或者是否沟通没有到位被误解了。总之,你应该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一言一行都是能够传达很多信息的,这些课本可是没有教你的哦,需要实践得来的。
新的赛道,需要新的规则
终于来回几次沟通后,师妹终于想通了,和我道了晚安。我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社会人,无数的优秀学子变换身份重新走上新的舞台,开启新的认知旅程。只是那个时候的他们还年轻,还没考虑那么多,如果他们知道这个舞台的聚光灯已经不再聚焦于自己身上时,是否还会有疑问与不安。他们的时间还有,但是能留给成长的时间却不多了。
而这样的经历所带来的焦虑、不适、挫败乃至无奈,却缘由于想的太少。是的,对于新的环境,新的氛围,新的人和事想的太少,那些底层逻辑与思想,才是真正作为职场人该有的认知。而不是傻傻的一昧努力以为就会有好的结果。
要知道,离开了校园的庇护,归来还是少年的宽容就不再适用了。怀有初心固然重要,但学会识别新的运行规则,打造自己新的铠甲与武器也不容小觑,也才能在新的赛道上驰骋。愿每一个年轻的你都能乘风而起,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