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
南京方面对红军进行的第五次“围剿”与之前四次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这一次取胜了?
我们来看看双方兵力的悬殊:
南京:将近90万人,其中约40万在江西、福建一带,另外30万去攻打鄂豫皖苏区的红军,其余的去攻打江西,这是整个“围剿”的中心;
红军:江西和福建的红军总计18万,包括所有的后备军团,还有大约20万的游击队和赤卫队。
我们再来看看装备的差异:
南京:有优势的资源,先进的设备,从外界得到的无限制的供给,机械化的战术,现代的空军力量(将近400架战斗机)。
红军:只有十万支枪支,没有大炮,只有瑞金有一个兵工厂;虽然有缴获的飞机,但是没有汽油,没有修理工,没有炸弹;他们与外界完全隔绝。
还有战术上的变化:
南京:打消耗战,不怕花钱。修通军事道路,修了几千个碉堡,对红军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以此来对付红军擅长的运动战。
红军:承受着极大的军事和经济的压迫,食盐匮乏。作战时把主力放在“阵地战”上,而这正是红军的薄弱之处。
第五次“围剿”给苏区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呢?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决定放弃苏区,实行退却的战略,进行一次大的迁移,到一个新的根据地去。他们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着撤退,解散了兵工厂,拆卸了工厂,带走了所有的机器,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长征正式开始的时间:1934年10月16日。
请注意这个日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
1934年10月21日,红军攻破了国民党第一道防线,冲出了江西;
1934年11月3日,红军突破国民党在湖南的第二道防线;
1934年11月29日,经过湘江血战,红军突破了第三道防线;
1934年11月29日,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广西和湖南军队的第四道防线。
因为携带着大量的辎重,也因为红军的路线一路向着西北,使国民党军队能预料到部队的行动,因此,红军损失惨重,抵达贵州边界时,红军的数目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
采用了新的战术后,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开始“兜圈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兵不厌诈,声东击西,逐步展现出自己的优势。
长征中的一些故事是我们熟知的:
蒋想借刀杀人,把红军逼入了好战的彝族独立统治区域,认为红军即使不被消灭也会遭受重大的损失。然而,红军指挥员刘伯承,勇敢地走进了彝族区域,向他们宣传红军的政策。他和彝族的高级酋长(小叶丹)“歃血为盟”,用种族的仪式,宣誓结成血族的兄弟。于是,红军安全而且快乐地走出了彝族区域,还有好几百彝人加入了红军,其中许多人一路走到了西北。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是你会有疑问:为什么一定要飞夺泸定桥?绕路走不可以吗?
答案是不可以。如果红军占领了泸定桥,整个红军就走入了四川中部;如果没有占领泸定桥,红军就必须沿着旧路走回去,经彝族区域进入云南,到达丽江一带,行程在三千里路以上!
泸定桥有多险?
为什么不干脆毁掉桥让红军无法可想呢?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因为建桥费用太高了,舍不得;二是他们认为谁会凭借光秃秃的铁链子过河呢,疯了吗?
可是30个红军勇士站出来了。他们毫不犹豫地爬到铁索上,下面就是奔腾的河流。他们双手握着铁索,冒着敌人密集如雨的子弹,向着对岸前进。他们看着一个又一个战友掉进了河里,但是这些英雄们依然前仆后继,创造了人间的奇迹,震撼了河对岸的白军。
当斯诺在延安见到这些英雄的时候,他说:“他们的年轻使我吃惊,因为他们都在25岁以下。”
强渡大渡河以后,红军爬过了雪山,艰难的行程,使许多红军战士牺牲了。1935年7月20日,部队到达川西的毛儿盖时,红一、红三、红五、红八、红九军团,能集中起来的不过四万五千人。而他们从江西出发的时候,是九万人。
部队在毛儿盖休整了三个星期后,1935年8月,以红一军团做前锋,红军主力继续向北前进。他们开始了长征的最后阶段,也是最艰险的行程。
他们要经过野蛮的藏民部落,和这些好战的游牧者,红军无法宣传自己的少数民族政策,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接近对方。红军只能通过战斗的方式才能获得粮食,而战斗的过程总会有牺牲。
他们走进了大草地,走了十天,没有人烟。许多战士沉没在了湿草的沼泽里。
走出草地,到了甘肃南部。红军和南京军队打仗,和东北军打仗,和回民军队打仗,任何一次失败都可能是灭顶之灾。但是英勇的红军一次次冲破了强悍的敌军,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人类的极限。
1935年10月20日,从江西出发一年之后,红一军前锋和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陕西吴起镇胜利会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