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我们这边说的冬节到了。
办公室里,同事说:“现在的节气,失去了以前节气的氛围。就说冬至吧,以前每到冬至,都准备冬节圆子,现谁会去做冬节圆子?”
“没有了冬节圆子,就是回家祭拜一下老祖宗,吃一餐饭,然后,冬节算过完了。”
我不置可否,淡淡一笑。
就说我吧,从昨天下午开始,杀鸡烧水等忙了近2小时,也就煮好了一只鸡而已。
至于冬节圆子,更是不可能做了。想到市场上买上几个,但早已售罄,我也只好作罢,没了就没了吧。看来大家虽都不做冬节圆子,但仍想在冬节这天,有个冬节圆子的。
在寒风冷水中,我努力洗洗涮涮了一下午,做好了几个菜。然后就像同事说的,祭拜一下老祖宗,吃一餐饭,冬节算过完了。
为什么总觉得现在的节气的没有了氛围,少了感觉呢?
同事分析,以前物质还不丰富,到了冬节那天,如果杀上一只鸡,那是多么美味啊,特别孩子,那个馋相,妥妥地人间美味啊。而现在,要吃怎样的鸡没有?现在的鸡,只不过是一桌子菜里的一个冷盘而已。以前是稀罕,现在是普遍平常。
还有,冬节圆子,以前家家户户都做。馅料也丰富,有萝卜丝,豆沙或肉馅的。邻里乡亲,还经常串串门,帮帮忙。这样过节的气氛就出来了,大家聚在一起,干干活,唠唠家常。那不就是过节的氛围吗?
而现在呢,谁还会花大力气去做冬节圆子?大家都低头刷手机要紧。
对同事的分析,深为赞同。
如果有可能,我肯定不会花这么长的时间,去煮上一个全鸡。一个字,不划算。只要上街买上一只就行了。
就像冬节圆子,市场都有售卖的,买上几个,与家中做,也差不了多少。
最后,同事讲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以前大家都在乡村,都在一起干活的。而现在呢,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上班,都没时间了。有谁会请假过上一个没有多啥氛围的冬节呢。
即使回到乡村,也看不到村里的人。大家都在忙呢,上班的上班,在地里干活的,也在地里忙活。即便家里有人,也是大门紧闭,看不到人。不像以前那样,大门都敞开的,要到谁家,只要进去就行了。
所以,并不是人变了,而是时代变了。每个事物与时代相适应,那么就个事物就会发展下去。就像现在的短视频,在每人一部智能机的时代,短视频不火,能行吗?
今年这个冬节真冷,地球在变暖,是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