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机械工程教授黄汉邦认为,21世纪的下半期的时候,大概是在2060年左右,机器人会普遍地存在并普及。
可能就像今天的个人电脑一样。
机器人,并不只是像你在工厂里面见到的生产线上的样子,他可以做更多广大的应用。
机器人也可以走入人的生活里面。
机器人它具备的是四个要素:
一个叫做机械结构功能;
第二个是它的电力电源,或者动力来源,叫动力;
第三个是它的装置的感测器,如同人的眼耳鼻舌这些等等,这些感官感测器;
第四个就是它的AI智慧,仿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机器人发展的趋势。
如果你到工厂去看的话,工人愈来愈少,机器人会愈来愈多,愈来愈自动化。
机器人未来大致有四大类:
第一类就是我们讲说是“居家照护以及智慧生活的部分”,像是像销售员,自动贩卖员,居家照,老人看护等等……这是第一类服务型的机器人;
第二类就是能关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机器人;
第三个就是我们所谓的3K机器人:完成安保巡逻、完成危险肮脏辛苦这个部分工作;
第四类是一些特殊的机器人,像探勘外太空等等。
可以预见的是,所有从事工业制造或相关生活的人,可能会变成两类人。
一个就是机器人的主人,他是负责设计、制造、创新、以及解决众多横向的光电机械结构、嵌入式程序、功能整合的部分。
所以他具有主导性,会被称之为机器的主人。
另外一批人就是机器人的仆人,也就是机器人需要维修,维护,所以他就变成服务机器的人,我们称之为机器的仆人。甚至这个部分里,绝大多数都可以由其他机器人来完成。
这些可能性是愈来愈高。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生产技术愈来愈进步;
第二个就是AI的技术愈来愈进步。
AI的技术,就是机器可以仿造人的思考的模式,也可以做学习,也可以做判断……甚至也可以有感觉。
张法宪教授也提到:如果,把每个功能标准化成为一个模具。它(机器人)如果聚合所有的机器人模具(蓝图),和模具对应本领的知识大数据,以后可能就会诞生一个提供模具设计建议的机器人,它可综合它的大数据和云,它甚至在不带你的命令之下,做出几个范本让你来测试。
这就是以后可能会开发出,机器人自己会做机器人的一个机器。这样的机器人,甚至以后会有自我思考的发展……
以上是台湾业内人士的看法。
甜蜜科技的徐言诏认为,未来人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更加具备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去破译更多科学真相,以及享受生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