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广东人被问到“你们是不是什么都吃”的时候,广东人总会“幽默 ”地回应到:“是啊,我们广东人什么都吃,我们吃煲仔饭,我们吃老婆饼,还吃福建人!”
虽然有调侃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广东人在美食上,尤为有自己的风格和追求,这倒是全国人民都清清楚楚的。
这体现在广式美食在全国各地都很受欢迎上。无论是煲仔饭,还是老婆饼,几乎火遍了我国960万平方公里,从南到北的人们,都听说过这些有趣的美食。虽然听起煲仔饭、老婆饼听起来骇人惊闻,但实际上他们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特别是寒冬一到,只要一煲腊味煲仔饭,加一碗滋润例汤,便足以让大多数的吃货都满足的发出赞叹之声。
煲仔饭这道美食的历史发展
严格来讲,煲仔饭的原型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是周代八珍中的一道美味,只不过当时不是用大米而是用黄米制作。
到了唐代,煲仔饭更有一个霸气侧漏的名字——“御黄王母饭”,是编缕(肉丝)卵脂(蛋)盖饭面表而做,味道更是别致。
而自从上世纪30年代,煲仔饭出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后,就瞬间成为风靡珠三角的美味。
时至今日,煲仔饭更是随着很多关于广东文化的“梗”而火遍全国。在不少广式餐厅里,这道“煲仔饭”都是必会出现在菜单里的。
传统煲仔饭的缺陷和改进
对于现在快餐文化遍及的时代,“快”字成了大多数餐饮的宝典。要想跟上时代,传统煲仔饭不可避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传统煲仔饭的制作过程颇为费时,原材料处理时间较长,烧制的时间也较长,“快”不起来的煲仔饭逐渐跟不上人们的消费需求。想要吃一份美味的煲仔饭,人们必须要花上很长的一段时间用以等待,这在当下的生活节奏下,不免得让很多人遗憾的望而却步。
于是,一批有野心有实力的创业家们,盯上了这个潜力选手。
包括煲帅煲仔饭在内的一批餐饮实干家,认真分析了广式煲仔饭的巨大潜在市场,研究了煲仔饭的出餐形式,进一步改良了煲仔饭的制作,让煲仔饭也“快”了起来。
传统煲仔饭是现点现煲的方式,但是无疑这样要让食客等上很长一段时间。
以煲帅煲仔饭为代表的一批品牌,创造性的将传统煲仔饭的烧制分为了两个阶段:在顾客点单之前提前准备好烧制一半的煲仔饭,再顾客点单后再继续烧制,这样便能够大大的提升出餐速度,让顾客吃上又快又美味的广式煲仔饭。
目前,煲帅煲仔饭全国已开多家分店,据了解,煲帅的下一步是深扎广式煲仔饭市场,进一步提升自身品质,完善巩固已有市场,这稳扎稳打的作风像极了慢而精致的煲仔饭。快有快的好处,但是可持续、稳妥的慢,其实更能够持久而稳定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