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大学毕业,现在正在就业和考研之间徘徊不定。
我自然是希望他考研。儿子学的是软件工程专业,想在这个行业得到好的发展,必须学得精而深。但是,儿子和我一样,见到数理化就头疼,偏偏这个专业的主要课程就是高数。
儿子起初和我商量想跨专业考研,他最初选择的是历史专业,原因是他喜欢历史。我问他是否考虑了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这个专业毕业后就业面应该被限制在了教师和博物馆。我说,你感觉这两样工作你会喜欢吗?儿子想了一下,摇摇头。
后来,他选定了新闻媒体专业。我不想限制他,就同意他先买几本课本,学学看,如果能学进去就继续学,如果有点勉强就放弃。儿子立即从京东商城上买了两本专业书回来,开始了考研备战期。
虽然我同意了儿子跨专业考研,但我内心深处还是有很多担忧,一是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第一、第二学历不一样,会不会受影响?二是万一没考上,一年的时间会不会让儿子把专业课丢掉,影响到明年的就业?第三是为儿子的不成熟和不理智着急。针对以上的三条,我对儿子进行了一番语重心长的教育,对他遇到困难不是勇敢地冲上去,想办法解决,而是转身逃避的行为进行了委婉地批评。我对儿子说,你今年已经23岁了,没有时间,也不允许你再任性下去了。你应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坚定地走下去。不过到最后,我告诉儿子,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你的选择,希望你不要有思想压力。
今天下班回来,儿子给我看了他和舍友们的聊天记录。那几位舍友都选择了实习,基本上都是在北京,只不过有的被外派到了太原,有的去了南京。待遇也各不相同,低得3300元(税后),高的6000元。感觉好像还不错。儿子又有些心动,也想工作了。我同意他先投几份简历试试。我倒不是羡慕别人的收入,实在是对儿子跨专业考研这件事心里没底。研究生毕业后失业,打击会更大。
不走想起了我当初毕业时找工作的事。那是1990年,因为89年的学潮事件,作为牺牲品,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失去了政府的庇护,不再分配工作,而是从哪儿来回到哪儿去。由当地教育局安排工作,其实就是自主就业。
很多有关系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而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一没有后台,而没有靠山,只能在家里待着,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后来是大姐通过她的一位同学的父亲的关系,我得以在半年后到市里的一家效益不佳的企业就业。
当时我的心情,也想此刻儿子的心情一样,整天焦躁不安,晚上常常失眠。而我的父母,定然也和我现在的心情一样,面对着我强颜欢笑,背后却是满腹的忧虑。
看着儿子愁云密布的样子,我给他讲了我当年的事,并宽慰他说,别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踏踏实实地往前走,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