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假期,临时起意带我家小姑娘出去走走,正好另一个朋友家也想带小朋友出去,俩小朋友年龄相当,一起出行又有玩伴,所以就凑在一起出去!假期期间国内人比较多,就去了离西双版纳较近的国家-老挝。选择老挝主要是离的近,其次是经常有人从那边回来说老挝如何的穷,也想去见识一下何等的"穷"。再则老挝的"朗勃拉邦"洋人比较多,说英语的几率比较大,也让小朋友实地练习一下英语。
带娃儿出行跟自己出去的感受完全不同,如果是十年前出去绝对是女文青,想象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再主观臆断的添加些"诗和远方"浪漫情素,而带娃出去想象意念的东西不复存在,主要考虑"娃儿玩的开心不开心,累不累!有没有长见识!"我们看到什么也无所谓了(是亲妈的在这里都默默流泪了)!所以我们的出行没有目的也没有规划!抱着"出门即是旅行,随处都是目的地!"
一路上浩浩荡荡两家人出发了,五个大人(另一家还有宝宝的舅舅)两个娃娃,路过国门口岸时又遇到了一对出行兄弟,也是前往老挝旅游,和我们结伴而行!第一站到达老挝和中国接壤的乌多姆塞省的省城"勐塞",一路上尘土飞扬,路况不是很好,心里默默的想是不是因为"穷"连路都修不好,作为"大国人民"的自豪感悠然而生,一路上的地形地貌跟西双版纳相差无几,所以也没留心看,一心想去市里看看传说中老挝的"穷",没办法这边流传老挝穷的版本太多!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
经过了一系列的签证、办理老挝驾照、换老挝币、安检(排了好久的队)终于到晚上八点多到达了省城"勐塞"。手机没有了信号,原本联系好的酒店也无法联系,就开启了问路模式,八点多的"勐塞"路上行人很少,街上灯光昏暗,楼层低矮,最高的建筑也不过三四层,有依稀亮光的就是酒店和餐馆。最后我们在一个车辆停靠点遇到了一个司机,他开始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和我交流(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城市有很多很多的中国人),帮我们指路,我们开车顺着他指路的方向绕了一会儿觉得太远,就顺便找了一家写着汉字的宾馆住下了!旁边还开着一家四川餐馆,来不及游逛,一路上车马劳顿,狠狠的点了一桌子菜吃了个川味大餐!吃过饭都十点多了,我心里暗暗的嘀咕,这和版纳有什么不同,住中国人开的宾馆,吃川菜。城市也毫无特点,夜色朦胧中感觉这个城市比我们乡镇好一些,但远不如我们县城繁华!整个街道都静悄悄的,行人和车辆极少,感觉整个城市都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天未大亮我已早早起床,走到街头,街角摆着一些大片的芭蕉叶,上面放着一些蔬菜、水果,米面之类的,主人蹲坐在后面,东西少的感觉一两个客人就能买完。就当我感慨这点东西也要拿出去卖时,突然眼前一亮,一群小和尚从眼前经过,他们都光脚行走,一排七个,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嘴里念着"佛经",手里拿一个"钵盂",小的七八岁大的二十多岁,走到每个摊位前,人们都放进去一些菜或食物,摊主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念经祈祷,没有任何多余语言的交流,都是用"念经"互答,原来那些食物不是卖的,是布施给这些小和尚们的,这样的一幕让我有了身在异乡的感觉,接着回头一看,另外的街边也出现了一群小和尚,眼前又来了一批,慢慢的看到各个街边都有一批批"化缘"的小和尚,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道道风景。他们经过时人们或安详祈祷,或布施食物。路边的商店门口各家也都立着一个佛像的排位,有朋友说是他们心中的信仰,也有朋友说是"养家鬼"的习俗,然而无论如何!佛教是整个城市的信仰!此时此刻,我自己也开始虔诚起来,开始对这座弥漫这佛都气息的城市肃然起敬。
来不及停留,我们简单吃过早饭,向另一个目的地朗勃拉邦前进,一路上群山环抱,沟壑葱翠,稻田与森林交错相间,稻田空旷平整,森林丰茂繁盛。颜色在墨绿、翠绿、青绿、淡黄之间变幻着,时而高耸入云,时而低至深谷,像一副立体的天然画卷,此景对于我这种从小生活在一马平川的北方人来说,着实太壮观了,不住的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路上不停的跟小女唠叨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小女忽闪着睫毛,瞪着眼睛,盯着一座座连绵不断的群山,不时的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壮观啊!为什么山这么高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颜色啊"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
走到行程的三分二,前面突然堵了很多车,虽然我们之前已听说有桥断,但是看到如长龙般的车队还是极为崩溃,打听了一下这样排队经过需要三个多小时,大中午带着两个娃要等三个小时,实在是太漫长了,经一番打听说塞点钱可以提前过,从未行贿过警察的我不得已硬着头皮用英语和交警交流表达我的意图,交警的头摇的像波浪鼓,声音大的唯恐我听不清楚,"No, no ! line up!"(排队)迎着周围人尴尬的目光我退了回来,心里想谁干嘛拿这种小道消息来"害"我们。正在我返回时,突然有人用英语跟我说,他可以帮我们提前过,所谓的提前也只是提前了一个小时,价格要的贼高。最后和同伴商量一致决定"算了!排队等吧!"如长龙的车辆,中午焦灼的阳光,卖饭的摊点也只要老挝米线,饥肠辘辘,甚是疲惫,同伴调侃道我们应该车里放着锅,在此卖炒饭,绝对大赚!无奈我们只能吃"老挝米线",一锅热汤,米线一涮,加上几碟纯生菜叶,此情此景也只能生吞胡咽下去,旁边的人看到说:"你们在这多久了,能吃习惯啦!"同伴白她一眼,盯着车说"刚到"!
本以为等待的过程很煎熬,结果被我家小姑娘几句话就化解了,她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停呀!"我告诉她因为桥断了,她高兴的拍着手说:"(⊙o⊙)哇!太棒了!我还没见过断的桥呢!"便拉着我要去看断桥,得知我们还要坐轮渡,更是兴奋的手舞足蹈,"(⊙o⊙)哇!好棒哟!我们可以乘大船啦!车也可以坐大船了,好棒哟,"!看着我焦急的模样还安慰我说:"妈妈!别担心!这里也很好玩的"。放下焦躁不安时间也就过的快的多了,很快轮到我们,渡过河到了朗勃拉邦!
第一站我们想去看看"大皇宫",走到一家宾馆前问路,结果出来了几个十几岁模样的孩子,听我用英语问路,异常兴奋热情,(估计也不常说英语)推推搡搡选出了一个英语好的跟我交流,明白我的意思后,两个女孩嘟嘟的开起摩托车直接领我们到达目的地,到了"大皇宫"门口,上面写着英文和老挝语"国家博物馆"。不幸的是已经关门了!第二天早上八点才开门。我开始和他们用英语攀谈,得知他们在学校上初二,英语是必学科目,作为英语老师的职业病又犯了,问他们的英语课如何上,都学哪些内容。两个小女孩即便英语不那么流利,但勇气可嘉,反反复复的给我用英语解释回应!我付给他们小费后,她们开心的走了,这是因为她们会说英语带来的价值,我应该给予她们鼓励!
"大皇宫"的围墙很低,即便关着门也能看到里面的建筑格局,几个外国人高高的举着相机拍照,里面的寺庙建筑风格跟版纳的寺庙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没有十分的好奇,因为没有带导游,也无法得知其中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转了一圈就匆匆离开了!
沿着湄公河走,到达了所谓的"洋人街",街上到处都是"西方人"的面孔,街道上有一些的"法式建筑",据说这座城市是法国的殖民地,街道上的法国人也比较多,有的在健硕的骑行,有的优雅的抿着咖啡坐在街角的咖啡馆。有的悠闲的行走,给人的感觉是时光很慢!岁月很长。建筑也都高不过三层。还有一些东南亚建筑风格的客栈,咋一看有些像进入了景洪的"告庄",只是告庄有些像景区,这里更像自然的民居。没有国内城市繁华,但也没有落寞陈旧。有一种接近自然的平和。
我们找了一家写着汉字"半岛别墅"的客栈,结果里面的服务员只会说英语,我只好用英语跟他沟通入住事项,外观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古朴雅致,干净整洁,卧室外面还带有小阁楼。清静自然。然而房间里的陈设却很简单,没有拖鞋,没有梳子(造成我两天没梳头),没有洗漱用品。不得已我们又重新购置。
晚上我们沿湄公河岸转了一圈,吃了一顿有老挝特色的西餐。夜景跟景洪的澜沧江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多了许多洋人的面孔。回到客栈,和客栈的前台攀谈,来了两个美国人,一起聊了一会儿,得知他们在泰国工作,来老挝游玩,我正要抱怨客栈陈设太过于简单,美国美女开玩笑说这才是老挝的特色,当得知我是从中国来表示日后一定会去拜访中国!当我向她说:"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 "时。她来一句"Did you have dinner?"(你吃过晚饭了吗?)说完我俩都哈哈大笑!最后一致同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应该"尊重他人,保留自己(的特色)"!
(未完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