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梅子发布在简书上的第二十一篇文章。
每年年初我都会雄心勃勃的列下一年的目标和计划,但每到年末回顾年初的目标时总是一片唏嘘,没有一年完成过,甚至没有一成完成过80%目标,而回想这一年我忙忙碌碌,每天都在努力,我坚持健身、读书、写作,不能说不自律。这让我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的新年计划出了什么问题。
我回顾了前三年的新年计划,发现自己在制定计划时踩过以下几个坑:
1.目标没有量化,无法衡量
目标制定要符合SMART原则:具体、可量化、可实现、相关、有时限。想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目标不能定为让自己文笔更好,而应该使用量化指标“今年要写200篇文章”,如果你想文章质量更好一些,则可以定为“今年要写200篇文章,每篇文章要训练一种写法或训练写作一个基本功”,然后再定义写作的基本写法和基本功训练包含哪些。
2.没有人生大目标,年度计划看心情
直到大学毕业前,每年你都有具体的目标要达成,学习要拿A,要拿奖学金,要写几篇论文。但毕业后这些不得不做的目标就烟消云散,你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开始迷茫。二十多年来习惯了“被目标”,你都忘记了自己有定目标的权利和能力。
如果你追求稳定,你或许就会选择进入事业单位、国企平淡的生活,如果你上进不甘平庸,你会进入一家民企、外企开始打拼,但你仍然不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自己能力极限如何。今年要做什么大多看工作中需要什么或者只是因为看到别人做得好羡慕就去学。随着工作的变动,你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导致出现下面的问题。
3.目标没有延续性
目标每年都在变化,且关联度不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努力了几年发现自己只是在不同领域打地基,留下的是一栋栋烂尾楼。望着别人两年就盖起来的新楼,你充满了挫败感。
当然在执行年度计划时,踩过的坑也不少,你看:
1.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能力很强,进入哪个领域都能成为个中高手,即使随波逐流你仍然有机会。你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珍珠,早晚会被人发现。像我一样的大多数人的情况是,没有在一个领域钻研到精深就换行。这让你想起了以前学习的情景:你曾经学过英语,没找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很枯燥,你放弃了;你学过吉他,没有老师教也没有同伴陪,你放弃了。也许,只是也许,你能把自己曾经学过的任何一门技能练到极致,你的人生会成功的多,充实的多。
你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也没有毅力一直坚持乏味的练习,你更愿意躲进沙发享受生活。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四个字:刻意练习。关于刻意练习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其中要点是:持续的练习基本功、刻意提升基本功功底。你需要对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拆解,拆解到基本功,针对每个基本功去练习。在每个点的基本功足够扎实时,思考如何提升基本功,是找到重重限制条件训练各种突发情况下基本功能力还是训练基本功间的连接能力,不断突破舒适区,让自己更精进。
2.过度追求理论
自己一直信奉: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毕业后一直保持着阅读习惯。前几年我一直保持着每年大几十本到上百本的阅读量,然并卵。知识并不是我的生产力,原因就是没有实践输出。我用了两年的时间顿悟到这一点,并不算太晚。学习设计知识,就要亲手去做做产品设计;学习心理学就要在沟通中多揣摩别人的心理洞察人性;学习经济学,就要多去看国家的制度设计是否合理,企业商业模式是否靠谱。没有输出的学习等于白学。
所以正确的学习流程有三个:知识输入——实践输出——反思优化。实践后还要反思是否合理科学,是否是最优方案,如何优化。以优化为目的再促进自己的知识输入,形成学习闭环,良性循环。
3.资源依赖路径
资源更容易成为一个人的障碍,而不是优势。我们往往陷入我有什么就做什么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劣势就是你容易被自己的资源绑架,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你会通过看自己的银行存款判断自己能否买房,你会通过看自己有哪些人脉判断自己能够成事,你会通过自己有哪些技能判断自己是否要转行。与之相反,精英的思维是,我要做什么,如何实现。要买房就寻找凑足首付的方法,想创业就寻找合作搭档。
在执行年度计划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而非自己目前的资源是否能够,利用他人资源为自己办事能力越来越重要。创业者借的是投资人的钱,买房者借的是银行的钱,这种负债思维本身就是放大自身利益的高精尖手段。
这几年除了踩过的这些坑,新年计划完成的很烂,但靠习惯的力量坚持做了不少事情:每年读书大几十本到百本、每天健身持续了两年,每天冥想持续两年,每周坚持写周记持续一年。如果你明年只是想多读些书,多运动运动,每日习惯已经够了。
祝你的2017新年计划完满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