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三河底村的传统庙会,我用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
传统的叫法‘皮场庙’或‘裴章庙’或‘邳章庙’邳改做皮叫皮场庙后来改为明灵王庙。关于传说就有好几故事,各有千秋。一说为了记念裴章而建造,此人是县衙内的一名捕快,为人秉执,办事自有一套方式。当年此人一根水火棍,棍里分‘阴阳’,此棍分为两段一段为空,另一段灌满水银。对于糊涂县丞断糊涂案时,裴章在司刑时水火棍就起到了它的‘阴阳’作用。对于没钱送礼受到怨屈的老百姓受刑时用空芯一段的棍杖行刑,不伤筋骨过几天就好了,而对於大奸大恶之人在用刑时则使用水银一段的棍受刑,伤及筋骨难以快好,致以警告少做坏事。为了纪念这位秉公执法的捕快而建庙,留于后世楷模。谐音把裴章庙叫成皮场庙了。
据碑记载明灵王庙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万历年间,清康熙,乾隆等即后期增修、重新修补。记念东汉时期邳彤,字伟君,信都郡信县人。一说(河北冀州旧城),一说(河南信阳人)。王莽政权时期任成卒和成一人守。以待刘秀,随刘秀平定天下成为二十八将之一。后封武义侯,灵寿侯。
邳彤被称为‘药王’。汉明帝永平年追忆随其父打下东汉功臣宿将封其云台二十八宿将,邳彤名列第二十七位。
药王邳彤听说南方瘟疫流行,便离家为百姓治病。其母病重,医治无效,又常常思念邳彤,捎信给邳彤,邳彤在南方治病救人,因瘟疫病急不能离开归家探母。只好由邳彤的哥哥邳祝带母亲寻弟诊治。邳彤见后亲为母亲诊治,不见好转,只能让兄长带母归家。
归家途中,行至乡间小路,母亲口渴如火,无处寻水。邳祝将母安置树下,自去寻水。見一死人头颅内存有水,并有二条小蛇嬉戏其间,连忙赶走小蛇,端给母亲解渴,以求缓解口渴。于是拿给母亲让其母喝下,其母顿感神清气爽。又往家归,母亲饥饿难捱,邳祝只能为母讨饭充饥,讨到一家,巧的是公拐婆瞎,媳妇生了两个胖小子。心里胜是欢喜把产妇乘的薏米和鸡蛋给了邳祝,以解其母之饥。食之,鸡子双黄。其母食之精神大振,其母病愈。
归家后,途中之事告诉邳彤,邳彤说:母亲喝到的是‘二龙戏珠甘露水,一胞双胎双黄子。牛马小姑碾薏米,天残地瞎煮粥食’。此药世间少有,得之医治百病。
据《平定州志》记载,明天顺时期,英宗病疮,皇宫御医,不能治愈。夜,偶得一梦,梦有阴人医治,果然全愈。以梦中人,绘以图,特封明灵王。大量修庙,州民相沿以受香火。
河底老爷庙碑记,(关帝庙)五月十三庙会
通保观.普豐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