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导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知识改变命运。一位作家写了本书,叫《高处阳光多》我觉得两者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想起,儿时的我常常在县城的旧书摊上买各种书,那种亲切恍若隔世,那种思想杂念奇异想法梦想理想皆在书摊里诞生,它们给了我一个簇新美丽的新世界。
我常常想向树一样往上长,被阳光雨露滋润着。
而今,已快步入中年。
每次回到县城的村子里,都有一种毫不厌倦的亲切感。这片土地曾经养育了我,令我爱上自然,爱上土地,爱上淳朴的人们......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无论狗屎还是牛粪,都是芳香。”
因而,我常常对朴实的人们也有一种心疼感,那种面貌像土地一样踏实粗糙的人们。朴实,也意味着不敢去争取什么,唯恐伤害他人。
我尽管日子还不错,衣着也有品味,常常被说成:文艺知识女青年。但,真正了解我的人却常常说我朴实。我听到这个词,也不禁会觉得这是在说我傻气。那感觉就是在说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而小芳是有难得的灵气的。好吧,此刻我释怀了一些。这恰恰意味着我的确在心底深处觉得自己不是精明的人,我能做到的就是坦诚,哪怕冒着一股傻气。
我们村子里的人很多都舍得盖大房子,一心一意为孩子们考虑,但他们生活往往很节俭。他们不约而同互相影响,砍掉了院子里的老树,为了种很多不同的蔬菜,这样顿顿吃一样的花样重复的蔬菜,绝不厌倦,日常生活基本不用买菜,省下了一笔开销。
这种节约感,令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尽量买必需品,减少购买,物尽其用,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珍惜宇宙的资源。
有时我觉得他们的生活过于简单,但常常也羡慕这种简单: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举杯望明月,低头打扑克,满满诗意,今日有酒今日醉吧。反正种子往土地里一撒,有水有阳光的恩赐,就有菜下酒。但,日复一日的乡村生活,他们已经受不了进城。尤其我的父亲,每当进城谈事情,就要赶紧回家,毕竟,大院子大电视大床上睡午觉,下午起床还能泡个茶打个扑克,别有一番滋味儿。
后来想想,不能小看这种简单的生活,毕竟吃饭睡觉其实是很重要的事情,尤其过了四十岁以后,你真切的明白了这最简单的是生活方式就是最有利于养生的方式。
修行皆在吃喝拉撒睡。
甭管你常常健身,去美容院,多么用力的保养你自己,但日常生活的好习惯,是无法替代的。你多么有钱,买多么高贵的衣服,但衬托它们的往往是你充沛的睡眠和高雅的气质。
当然,村子里的女性是谈不上高雅的,高雅需要诗书去熏陶。但他们也会去买自认为漂亮的衣服,令自己被欣赏被羡慕,尽管气质里是抹不掉的通俗易懂。
而部分人都很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因为这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机会。
我想:生于此地的我,如果常常住在这里,也不免会心烦,更容易与世隔绝。因为身边可聊的人没那么多。而在北京生活确实会丰富一些,各种画展,各种书店,各种咖啡馆,各种朋友,各种活动,各种美食,令我飘飘然享受其中。
但我希望自己学习我们村子人的节约和简单,也带着一颗珍惜开放的心,去生活工作,往高处走,毕竟高处阳光多嘛。
像树一样,安静生长,阳光充沛,在吃喝拉撒睡中宁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