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赛不同于联赛,联赛战线太长,漫长的赛季有将近40场比赛,一支球队经过这么多次的对抗,总能现实出真实的实力水平。
而联赛一般只有几场比赛,比如世界杯,从小组赛开始一路走到决赛,不过才有7场比赛。一个月之内踢7场比赛,不但是对体力的挑战,还是对技战术打法的严峻考验。
有些球队慢热,三场小组赛还没进入状态就被对手淘汰了。有些球队优势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就容易高歌猛进挺近十六强甚至达到八强。
世界杯32强,谁是强队谁是弱队,大家板着手指也能数的过来。
对于强队如德、法、巴、西、比等队来说,小组赛稳扎稳打,赢两场换来提前出线,就可以在第三场缓一缓,再准备此后更加激烈的淘汰赛。
而对弱队来说,就要更快的进入状态,用最稳健的防守扎紧篱笆,再伺机在进攻端进一两个球,也就胜利在望了。
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弱队在面对组内的种子队时,选择防守反击的战术打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届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已经过半,有些球队提前出线,有些球队只能提前订下回家的机票。更多的还是经过自己前两场的努力,把是否出线的谜底保留在小组赛结束再揭晓。
那么,世界杯上的弱队们,比如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的冰岛、第二次参加世界杯的塞内加尔等队,是通过什么方法坚挺到了现在呢?
他们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首先,摆大巴,用肉盾来吸收对方面向球门的火力。战术意见要统一,参考伊朗队面对西班牙时排出的730、631阵型,把禁区内的空间压缩到最小,球和人不能同时存在。
其次,增加跑动,后防线贴身防守对方持球球员,形成三两人合围之势,让他难以出球。得球以后就组织前场球员下快攻,一脚长传把球打到前锋脚下,在对方后防队员尚未回位时,冲刺冲击对方球门。这就需要全体球员能上能下,互相弥补空挡,也就是数据统计中经常出现的“比对方多跑出一个人”。
最后,发挥己方优势,狠抓对手漏洞。有身体的靠身体,有速度的靠速度,啥都没有的话,那就用小动作,以打断对方进攻节奏为目标,先用小的身体接触来试探裁判尺度,如果裁判能够默许,那动作就不断增多。如果裁判判罚比较严,那么参考巴拿马对阵比利时比赛,巴拿马球员吃到五张黄牌,精吞三球。
打乱对方进攻的同时,也要研究对方的软肋,足球是一项比较均衡的运动,左路人多了,右路就会空一些。边后卫上前助攻了,他身后就容易留下一片开阔地,墨西哥就是抓住德国队基米希后方的空挡,撒欢般的冲击,如果不是前锋差点意思,上演个帽子戏法不成问题。
这样的铁桶阵摆大巴当然不具有观赏性,球迷们最喜闻乐见的莫过于双方你来我往的对攻战,球员们相比龟缩在自己禁区挨打,也更喜欢到对方的半场展示自己的球技。
不过喜欢归喜欢,真这么大了,就会变成一场屠杀,就像揭幕战沙特勇战俄罗斯,今天刚刚结束的比利时5:2大胜攻出来的突尼斯。
理想很丰满,但骨感的现实总会就像拉着风筝的那根长线,目的就是把你放飞的理想拉回到地面。想要取胜就要严格执行适当的战术打法,才能在世界杯的赛场上走的更远。
足球是这样,我们做事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写文章,每个人都喜欢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可是这样的东西一般来说除了自己或者家人,是没人愿意看你在这语无伦次的絮絮叨叨的。想要获得读者,那就要改变战术,写别人愿意看的文章,绞尽脑汁起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这才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在文章后面点亮那个“心”,喜欢你一下。
比如要做成一件事情,一开始没有资源的时候,肯定得卑躬屈膝,夹着尾巴做人,才能获得一点点的资源,还要不断研究对方、发挥自己特长,找出哪怕一丁点的机会,抓住它,让自己不断发展壮大。
世界杯这一个月,是全世界关注度最高的事情。人们喜爱足球,因为足球场上不仅仅是22个人和一个球,他们背后是每个国家的文化,球员与球队之间的爱恨情仇。
足球就像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更像是一个人的人生。
年轻气盛的小将迎来自己世界杯首秀时,即使踢不好,大家也会对他们满怀希望——四年后他们就成长起来了。就像我们刚进入大学的朋友,觉得世界是那么美好。
球场上的老将,总会遇到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球,回想着要是在当年,这球我早就进了——多像人道中年时看世界杯,躺在沙发上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发现天亮了,又要追忆一下当年看一整夜也不影响第二天工作的当年。
四年一看世界杯,世界杯大力神杯还是那个样子,看球的人却早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