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陈忠实逝世五周年。或许不读文学的人不太知道,但看剧的人或许听过,《白鹿原》的作者。属于那类“把自己奉献给了文学的作者”,在普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至于什么叫奉献、什么范围的文学就需要进一步讨论了。我很佩服这样的作者,先不说文学或小说篇幅的长短是否能代表文学性的好高低,起码写长篇消耗人的精力是更大的。像陈忠实这样的作者,即便作品读起来和今天有某种意义上的距离,但文学实质是极为扎实的,也不容易超越。包括路遥、莫言等等,仿佛是上一个年代的名字,确依然诉说着厚重与深远,传统似乎对他们的作品来说从来不过时。“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这是今天摘自《白鹿原》一句话,平实又厚重。今天的网络时代,给人们一种贫穷和困苦早已远去的错觉。也许,好好活着依然在某个地方还很不易,优质的物质生活限制了人类的想象力,实属不应该。
今年读书速度减慢了,常常提醒自己要跟上往年的速度。读书自然不求快,但读书久了,自然发现速度是个不可忽视的指标。有的书要慢读,有的要快读,也不一定非要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朋友刚读完《镜花缘》,中间略过了一些,都是些冗长的名字,对于今天的读着意义已然不大。读书不应该问功用,但意义还是要的。除非是专业人士(能挣钱),比如甲骨文,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毫无意义的存在了。书那么多,根本看不完,科学地筛选是必要的,花时间读一些烂书或者根本没有意义的部分也是在浪费自己。好东西太多了,学会选择,自然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