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面,让许多人对大西北这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多了分眷恋。
一、牛肉面长啥样
牛肉面是兰州的标志,三百万人口的兰州市每天要吃掉一百万碗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赫赫有名,中国面食排名前三,牛肉面是纯手工制作的个性化快餐,告诉师傅要吃什么型号的面条,师傅会干脆利落的拉好扔进锅里。半分钟后,捞面小哥用长长的筷子将面捞进碗里,舀上牛肉汤、添上碎牛肉、抓上一把香菜一把蒜苗,再拨上两勺辣椒油,在这一系列帅气利落的动作后,一晚热乎乎香喷喷的牛肉面就新鲜出炉了。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是兰州牛肉面的特点。
“一清”是汤要清,师傅们晚上用牛骨头和各种秘制调料熬汤,经过一夜的熬制,一大锅牛肉面的汤就熬好了,清是好汤的视觉标志,味是好汤的味觉标志。
“二白”是指里面放了煮熟的白萝卜片。
“三红”是红红的辣椒油。
“四绿”是放了香菜和蒜苗。如此搭配,先从视觉上征服食客。
牛肉面分为很多型号,主要有毛细、细的、二细、三细、宽的、大宽、韭叶子、荞麦棱、二柱子,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也可以要求“面大些”,就是面条要多一点,师傅保准给你碗里的面条比别人多,却不会多收钱。有的牛肉面馆怕食客不好意思,特意在取面口树一个 “面大面小您说话”的牌子。
除了面可以选择之外,还有辣椒的多少、蒜苗香菜萝卜的多少、都可以告诉师傅。
配菜是大片的熟牛肉、爽口的小菜、热乎乎的茶叶蛋,想吃什么买什么,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在兰州,平均每50米,就有一个牛肉面馆,各家的牛肉面做面流程、面的长相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差异在于味道。所以牛肉面既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又实现了个性化定制。牛肉面是兰州人的早餐和午餐,两点左右牛肉面馆就关门了,因为汤是牛肉面的重头戏,一锅汤买完了,门就可以关了。
牛肉面和牛肉拉面一字之差,实际差很多,外地满大街的兰州牛肉拉面,绝不是兰州人每天都吃的牛肉面。兰州人亲切的称呼牛肉面大碗为“牛大”。
二、牛肉面与生活
在兰州,牛肉面是计时器,“你哪年来的?”“牛肉面3块的时候。你呢?”“五块的时候。”
在兰州,牛肉面是路标,你要告诉一个兰州人在哪条路哪个商场对面来找你,那大概一时半会还见不到他,你要告诉他,在哪个牛肉面馆的附近,他分分钟就找到了。
在兰州,牛肉面是衡量饭量的参照物。“你儿子饭量怎么样?”“牛肉面两碗。”
在兰州,牛肉面可以体现身体状况。
“老李身体最近怎么样?”“一碗牛肉面吃不完了。”
“你怎么吃得毛细?”“最近胃不好”
在兰州,牛肉面是永远的话题,和英国人谈天气一样。
“你喜欢哪家牛肉面”
“马XX”
“我也是,面很劲道啊”
“汤也好啊”
……
在兰州,如果一个小伙爱上一个姑娘,最动人的表白大概就是“我能每天早上和你一起吃牛肉面吗?”最悲惨的结局莫过于姑娘说:“你吃宽的,我吃细的,吃不到一起!
在兰州牛肉面是排队秩序的缔造者,无论是坐公交、还是在银行,兰州人总是自发排队。这种习惯,源自牛肉面馆,人人都排队交钱领票,排队取面,人虽多,但极有秩序。
拉面师傅的工资,也是民间衡量兰州工资水平的标志,要是谁的工资比拉面师傅高,可以攀比攀比,比师傅低,那就不太好意思说出来了。
三、牛肉面与性格
牛肉面体现人的性格,去哪家吃?什么面,不同性格和口味的人选择也是有差异的。在兰州,牛肉面馆几百上千家,各家味道有细微的差异,比如,这家面劲道,这家汤浓,那家肉有味,那家辣椒香,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牛肉面馆。有一次坐出租车,女司机自豪的告诉我:“牛肉面我只吃金强。”其中透出的个性和骄傲简直不言而喻。
牛肉面面条的分类,更可以体现人的性格爱好,男士们喜欢吃二细、三细,或者韭叶、宽的,粗犷,有嚼头;女士们喜欢吃细的,婉约,好消化;最有个性消化能力超好的喜欢吃大宽。
别的城市,午饭你可以选择吃面条、米线还是砂锅、米饭。兰州的午饭,你可以选择吃马老大牛肉面、马老二牛肉面还是马老三牛肉面。
四、牛肉面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是做官的,当兵的,还是农民工,牛肉面前人人平等。自己排队交费,自己排队端碗拿筷,服务员小哥只管擦桌收碗。再大的架子,在正宗地道的牛肉面跟前,都要收一收。所以,素不相识的市长、工人、农民、学生同坐一桌,各自吸溜自己碗里的牛肉面,一片和谐。
牛肉面加快了民族融合,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这里和谐的生活着36个民族,无论是汉族、回族,还是藏族、东乡族、土家族,在牛肉面面前,都是有着共同爱好的食客,一碗面将大家揉和到了一起。
牛肉面是不能轻易涨价的,全市的牛肉面统一定价,涨价是要政府开会同意才能通过的。在兰州,牛肉面是关系到民生的东西。乱涨价是要激起民愤的。兰州人,不吃米饭可以,不吃砂锅可以,不吃牛肉面,绝对不行。
2016年,一碗面6元。
牛肉面挽救了众多不爱做饭的爷爷和不会做饭爸爸们。中午时分,爷爷爸爸们领着放学的小朋友吃牛肉面,加上一份牛肉和俩鸡蛋,老中青三代吃得津津有味,营养也有保证,奶奶妈妈们也不会有微词。
五、离不开的牛肉面
赫赫有名的兰州牛肉面,到了外地,就水土不服了,即使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师傅,也做不出同样的味道。据说,这和水有关,大兰州用的黄河水,去了外地,就变味了。
兰州人和牛肉面有很深的感情,几天不见,牵肠挂肚。
出差去外地的人,回来后有的都来不及放下行李,匆匆赶往牛肉面馆,一碗牛肉面下去,在外地饮食上的不痛快顿时消失了。
晚上喝多了酒的人,第二天晕晕沉沉,几口牛肉汤下去胃里瞬间舒爽,整个人也精神了,醉笑陪君三万场,一碗面来解忧伤。
出门求学的学子,外地漂泊的游子,风尘仆仆的回到兰州,一碗牛肉面,解了几年的思念与乡愁。
牛肉面,让人们对大西北这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多了几分眷恋。 舍不得牛肉面的人,也离不开这座城,干了这碗牛肉面,来世还做兰州人。
因为这碗面,爱上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