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逛书店,意欲寻找一些新的点子来激发自己的灵感。以期完成许诺多时的屁屁踢教程,一再拖沓,幸好终于将它画上了一个句号。
机缘巧合,遇到了《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老师,在这里举办沙龙,主题就是关于自己拍摄这部纪录片的一些心路历程和自己对于吃的一些理解,同时为他的书《至味在人间》进行现场的签售。
刚开始,我是怀着好奇的心情凑过去听这个沙龙,因为自己的教程完成了,闲着也是闲着。正好看看美食家口中的美味是如何的,或许我还能够获取一些各地“口味菜”的信息,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我是一个善于与城市滚床单的一个人
很多时候,一句话你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可以让自己产生兴趣,是否还有继续聊下去的必要。在这里,很显然,陈老师让我立马有了马上买他书的冲动。其实,这只是其中一句,短短的一个开场白,就让在座的人开怀大笑,言语朴实却又带着诙谐幽默的成分。
我也是一个喜欢吃的人,每到一个城市,我喜欢用自己的舌头去感触它,用自己的味蕾去探险。目前,我连一个吃货都算不上,然而骨子里美食爱好者的那份热情却在渐长。我很同意陈老师的一个观点,去到一个城市,如果你只待在钢筋水泥浇筑的市区,那么你基本上算是白来了。你应该走到这个城市的老街旧巷,进入到当地菜市场的路边摊,那里是这个城市文化的一个积攒点。
感受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土味,逛路边摊。
其实,中国是一个非常懂得吃的国度,你看看那么多的菜系,简直可以让你的味蕾嗨翻天。我平时接触客户的时候,因为他们都是老外,有时候我就问他们想吃什么,他们就直接说只要中国菜都行。我问为何,他们都说中国菜太丰富了,简直让他们不可思议。到后来,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饮食,有的老外居然天天跑去吃西北拉面,百吃不厌,也是让我惊讶不已。
书中提到一点很有意思,往往处在食物链越往上层,吃东西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会变大。这是因为在享受美食的时候,除了牙齿与食物产生的物理碰撞发声,美食带来的快感也会在精神层面带来不由自主的发声。然而,现在社会要求确实,什么餐桌礼仪,吃饭须要优雅,显得有教养,这不能谓之错。然而,与人之本性比,却又背道而驰。
为什么他的嘴里常含口水,因为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阿城曾经说过:“所谓思乡,我观察了,基本上是吃了异乡的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而陈老师说的更有意思,他说每个人的肠胃都有一扇门,而钥匙就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密码。无论你在何处,即使你的那扇门破了,但是回到家你依然可以完美的开启那扇门。
如今的我们慢慢长大了,但是家乡的记忆,童年的回忆,却是历历在目。以至于,远在异乡的我们,每次聚在一起都会有些许乡愁,每每谈到好吃的东西,总是离不开“妈妈的味道”。没错,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当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时候,默默回到吃上妈妈的一顿饭,就立马变得精神十足,充满了正能量。
和手机号一样,很多食物都有专属地,离开了那个地方,味道会有橘枳之变。
为什么,在交通和物流如此便利的今天,在城市文化和饮食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你依然无法就在家门口品尝到各地的纯正美食。试想想看,全国沙县小吃有几百家,哪一家你能说得上正宗?即使在福建,我身边的朋友便跟我说,这算是哪门子沙县?都变味了,都是偷工减料!她是沙县土著,她告诉我,沙县小吃的精髓不在于那个扁食肉怎么样,主要是它的汤底,大骨汤熬制,那是鲜美的乳白色浓汤。你再看看你身边的沙县,是不是像白开水一样的汤汁再加几片葱?
食物,因地制宜。全然都是有自己的属性,这就是为何原本非常正宗的四川面食,跑到厦门来就变味了。犹记得上次陪范先森考试,到一家四川宜宾的餐馆吃面,老板就说了,我们那里的辣椒那是杠杠的,配面,那才叫吃面,可是这里的人都吃不惯呀,没办法,为了迎合食客,好好地美食就这样变相的出售了。幸运的是,范先森是个喜欢辣的人,跟老板聊得来,还给上了辣椒。
有人说,为何国外的厨师那么受人尊敬呢?好像国内的厨师,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做菜的。其实不全然,在中国,厉害的厨师同样受人尊敬,也是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在中国有一点奇怪的现象,就是大多数职业都离不开一个体制。比如,某个厨师好厉害,有官员就出来说话了,那个谁啊厨艺真不错,但是这个文化素养还有待提升呐。某个书法家书法一流,竟然有人说这个人文化水平不够,如此云云,想来也是无奈。
饮食,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就好比胎记一样,唯有至亲知道。
很多朋友去到一个地方,喜欢让别人推荐一些当地土著美食。这原本是一件好吃,然而,不幸的是,友谊的小船在这个时候说翻就翻。
陈老师说了自己的一个故事,自己有一次请一个自己暗恋很久的女孩去吃冷面,这个地方,陈老师已经来过上千次。当他为这个女孩准备好酱醋,两眼发光的等待着女孩发出赞叹的尖叫。然而,这个女孩也很有风度,她默默吃了半碗,然后对他说:“诶。这人是要犯了多大的错误,才会给吃这么难吃的东西呀”。
这就是所谓的“我之蜜糖,你之砒霜”。
吃,归根结底,还是直抵人心的一件事。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世界那么大,认识世界的最佳方式就是旅游,而吃无疑是其中最让人激动人心的环节,我也希望带着自己的爱人,能厚积于舌根,薄发于舌尖,做个吃货,能优雅的与所到城市滚床单。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作者用的文字非常浅显易懂,更像是跟你在聊天,侃天侃地,一帮子老男人在谈论着哪里的面馆好吃,哪里又开了一家新的餐馆。就这样你的味蕾不断被刺激,自己也被引入到了食物的世界。
合上书,依然将近晚上九点,于是乎想要去美食城找一家好吃的面食,竟然点什么就什么没有。真是跟陈老师去喝粥的境遇一般,也罢。下楼,打包Westwood回家。
点击Charles远仁关注我吧,
分享书评|影评|PPT|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