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是理解自己行为背后原因的过程,以便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或者说自身存在的障碍。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情绪的驱动,无论是积极的行为,还是消极的行为,都对应着相应的情绪。
情绪的反应是人根据对事实的解读产生的,这种解读可能未经大脑深入思考,因此可能存在不足或错误。这种解读的错误可能源于自身存在的障碍,包括固化的人性倾向(性格特征)以及内在的干扰(认知和心理障碍)。
这些障碍可能导致对外部事实的错误解读,从而引发不符合自身目标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人在面对信息时,会经历接收信息、解读信息、产生反应和采取行为的步骤。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信息有不同的解读,从而产生对应的情绪,并因此采取不同的行为。
自己采取的行为和自身的感受都是事实,但这些事实可能并不完全正确。由于人们往往自认为自己的行为和感受是正确的,因此可能忽视了自己是否犯错。这可能导致行为不服务于目标,从而降低行为效率。
这种行为往往呈现出生理性的条件反射,而非经过选择做出的。
如果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觉察,去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就很可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或者说发现自身存在的障碍问题,这些障碍有可能是自己的性格,或者自己的认知导致,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可以想办法弥补自身的不足,克服自身存在的障碍,帮助自己准确的解读接收到的信息,进而激发出积极的情绪,以便做出正确的行为来提高行为的效率。
如何进行自我觉察呢?
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将大脑的注意力集中到接收到的事实上,即明确现实的状况,得到合乎逻辑的认识,进行正确的解读。
关注事实的问题主要是5w2h的问题,以及事实与事实相关联的问题。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多少。
事实与事实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自我觉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需要有意识的,用问题的方式来驱动大脑,将注意力集中到事实上,这需要长期的练习,来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或者克服自身存在的障碍,而不要老是坚持认为自己的感受是事实,是正确的。
当然要自称接受自己存在的不足,或者说自身存在的障碍,需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来面对事实。
这同样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现实中,为了提升自我,对外界作出有选择的反应,而不依靠简单的生理性反应,自我觉察,从而能提高自身行为的效率。
自我觉察,即便困难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