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被压抑的心灵
我在美国学校学了21年,却想不起有什么人问过我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9岁那年,有一天放学后,几个男孩在校外等着打我。我躲在教室不敢回家。老师发现后,叫我离开学校。我说我很害怕,她教训说:“男孩子不要胆小怕事。”几年后,作为运动员,我的感受更显得微不足道。教练们特别看重运动员“全力以赴”的精神——即使身体经受着剧痛,也要继续比赛。有一次,我的手腕骨折了,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忍痛打了一个月的棒球。
……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I复述原文: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而大多数人区分不了,听上去就象军号角那样单调。
人们不关注个人的感受,而是被鼓励去服从权威的正确思想,而非倾听自己。慢慢地养成"人们期待我做什么"的思维习惯。作者被打后感到害怕,而老师却说:"男孩子不要胆小怕事。"
教练们特别看重运动员“全力以赴”的精神——不管发生什么都要继续比赛。有一次,我的手腕骨折了,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忍痛打了一个月的棒球。
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爱,可以让沟通更顺畅。
A1相关经验
学生晚上在宿舍里听到,外面声音很大,没办法,但是他表达出来的却不是感受,他就觉得他们声音太大了,会影响别人的休息。
一对夫妻一起参加了一个研讨班,期间,太太对先生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太太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先生的反应真的如一堵墙:他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太太气坏了。
有一次去学校给一些学生讲解非暴力沟通。结果他进到班级却没人理睬他,学生各干各的。其中有个男孩子勇敢开口了:“你讨厌黑人,不是吗?”我愣了一下,但马上意识到,我试图隐藏自己的不安促成了这种印象。
“我很紧张,”我坦白地说,“但不是因为你的肤色。而是因为我和大家是初次见面,我希望得到肯定。”示弱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开始了解我、介绍他们自己,并询问有关非暴力沟通的问题。
A2:目标与行动
目标:要养成感知自己的习惯
行动:养成了晨间的习惯,这样回顾昨天的事,并去感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