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一部分父母,为了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殊不知,这不仅不能让孩子轻松学习,反而会让给孩子产生了更多的心理压力。
有一次,心理咨询室来了一位六年级的女生,她向我诉说了心理的苦恼。她在校外上一个奥数班,最近的一次昨天晚上因为考试成绩不好,爸爸生气,和爸爸吵架后,爸爸说她没有希望而离开家,她为此感到自己很后悔,心情抑郁,上午上课不能集中精力,中午也睡不着觉,一直在想这件事,不知道该如何取得爸爸的原谅和理解。
经过进一步询问得知,父母给她报了一个校外的奥数辅导班,学费每年5000—6000元,每周上课两次。她的家境一般,父母都在一家商场的一般工作人员,还有一个妹妹,正在上幼儿园。平时父母上班比较累,下班较晚。
像这样的例子,咨询室里经常会出现,孩子们前来诉说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家长大发雷霆,甚至用某种方式惩罚孩子。
为此,我请教了有关问题的专家,他说,父母比孩子对学习更着急,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了,在他看来,父母们造成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应试教育低。一直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知名心理专家徐浩渊博士说,父母的压力远超过老师是孩子们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
最简单的解释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尤其是妈妈,她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她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希望更多的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她们说,这是爱。但是不客气地说,她们是在转嫁自己的焦虑。
其实他们不知道,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情绪。因为孩子们在乎的其实不是学习,而是爱。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核心是学习,而亲子关系的核心是爱。家长们认为爱孩子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而孩子们知道成绩与爱是画等号的。在咨询室里,经常会有孩子说“我只有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才会夸我”,或是“只有我学习好,父母才会给我好脸色”,“我如果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会骂我、打我的”。孩子们是将学习与爱之间画上了等号,他们知道,只有学习好,才能赢父母的爱。
其实,孩子们也疼爱父母。 像前面那个前来咨询的女孩子,她是多么害怕爸爸生气。(这样的例子很多)。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专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存在,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里变化非常敏感,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父母会有意无意的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
把压力转嫁给孩子是一种“双输”局面,对孩子的危害很多。怎样改变这种双输局面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给孩子空间。父母只有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
二、自我成长。如果父母自己也在成长,他们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恐惧和过分的焦虑感。家长们应该明白,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关的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
三、进化爱的方式。现在物质匮乏,已居于次要地位,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中解脱出来,应该更多的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最后,希望父母们在对着孩子考试成绩着急的时候反省一下:“我考虑的到底是谁的心里需求?到底是谁在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