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找工作到现在也差不多过去两个月了,也面试了不少公司,最终是拿下offer,也算是有了结果。
说起来,我已经有四年没正儿八经的面试过了,从2014年毕业后找工作,在第一家公司工作了两年,被架构师推荐到第二家公司,因为有架构师的背书,当时面试就是走过场,HR面了一下,一个领导面了一下而已(至今都有点后悔当初工资没要高一点)。这次自己独自找工作,面临着:跨地域(身在成都,找杭州的工作)、跨专业(从开发转测试开发),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从JD开始,锁定了有赞、网易、京东等公司,看着招聘要求,自己打算下来查漏补缺,好好准备一番,但其实越准备感觉越不足,越茫然,因为没有实战。于是,一天逛完v2ex后,看到万能wifi钥匙新加坡分部在招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草草准备了一份简历,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一来确实动机不纯属,二来确实简历不够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v2ex上看到网易一支付部门的哥们打算转岗,需要找一测试来接替他,试着联系了一下,他觉得我是开发转测试,优势很大,于是帮我内推了一下,我当时还挺兴奋的,一来没有去过大公司,二来我一直很喜欢网易,网易的很多产品使用体验也都非常好。一面面试官是测试主管,问了我许多关于测试的理论知识,可是我完全答不上来,可以是看在我有开发经验吧,她给了留了作业,让我下来查一下关于测试基础理论、性能测试、故障测试的资料,然后再找她聊。于是我连夜查阅资料,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历,整理出了一份PPT,第二天下午给她发了过去,也许是因为我态度比较积极吧,她很快就打算与我进行二面。二面是视频面试,有两位面试官,一上来就问了我简历上写的Celery的原理,我一下子懵了,糟糕,忘记了,确切的是没有准备,只能回答不知道,后面又问了我的工作经历,这都还好,再聊后我们现在服务部署方式、服务发现、docker这些,我的回答就很粗糙了,对部署这部分确实是一知半解,回答的也是语焉不详,那时我就知道,凉了,最后,面试官说后面会给我答复。面试结果我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是后面我也确实没有收到所谓的答复,我也没有再去询问了。一战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天猫的人找到,给我发了电话面试的邀请,一面主要还是问了我对测试的一些理解与实践,这是我比较缺乏的,答的不够好,还考了我一个不算难的算法题,我也顺利回答了,三天后我收到天猫的邮件,说是不太合适,但我的简历已收录到阿里的人才库里面……这点阿里还是比网易做的好一些的,毕竟有来有往。
后来接连几天同时有曹操、二维火、蚂蚁、橙鹰找到我,先面的曹操,一面问了我许多从业经历,重点考察了我对GC、TCP的理解,回答的还不错,第二天就通知我一面通过,接下来二维火一面,有点尬聊,他们的技术栈全是java(为什么我当初没有学java),遂不了了之。橙鹰的面试更尬,他们想找一开发工程师,问我想不想转java……
终于迎来曹操的二面,可能一面的技术面我表现还比较好,二面主要问了我在支付领域的一些经历,因为有所准备,我回答的很从容,与面试官也比较聊的来,过程很顺利。二面结束没过1个小时,就接到了蚂蚁的一面电话,过程有些仓促,因为天气比较冷的缘故,回答问题显得比较紧张,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蚂蚁的二面通知,蚂蚁的面试让我逐渐明白自己真正想的工作是paas平台的测试,对于四年业务开发经验的我,已经对业务开发失去了热情,希望去做一些分布式、平台化的东西,去尝试一下新的领域,让自己的开发优势最大化,在这个行业里面继续发光发热。可能由于信念更加坚定了,蚂蚁二面也顺利过关,很快迎来终面。终面面试官是蚂蚁基础平台负责人,问了许多我在第一家公司的经历,讨论了接近半个小时当时公司从单体迁移成微服务的经历,坦白讲,当初我只是一个小兵,对许多细节理解并不清晰,对话一下子就限入被动了,就紧张了,后来来问了关于goroutine的实现细节,这个没有回答好,关于k8s、docker、serverless、paas平台的理解,这些我除了docker,许多只有概念的理解,没有实践的经验,一下子就将我击垮,我都没来的及展示我的开发优势,面试官就已经表现出了要结束的迹像,现在想来很后悔最终没有向他请教给自己一些建议,真是被对方的气场给压住了。
其实一开始我有转测试开发的想法,我的目标是有赞这家公司,我还专门在github上找了有赞的项目,还提了一个代码优化的PR,打算以此作为入口找人内推,后来在招聘网站上有赞的人找到我,我也投了简历,还说简历在初审中,后没有消息,不了了之,感觉自己真是自作聪明,有点受伤了。最后拿到了曹操的offer, 内心还是很感激的,自己平时也经常乘坐曹操专车,也会向亲友推荐,会跟曹操专车的司机聊天,觉得他们的服务品质真的很好,这可能就是缘份吧,也希望自己能在曹操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的更好。
四年后再度独自找工作,觉得自己也有很多不足,内心焦虑的同时,也庆幸自己找到了职业发展的方向,30岁的我也要更加努力,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提升自己对于底层原理知识的理解, 方式方法也逐渐清晰了,当然,写代码这件事,自然也是不能放下的,这是立足之本。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