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三四点是城市最安静的,坐在核酸采样的帐篷里,那红蓝交替闪烁着的警灯和黄色的反光马甲在黑夜格外显眼。我的故乡兰州,被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了暂停键,二十四个小时的岗位坚守是疲惫的,是无数支的采样器在咽喉里抽插打转,无数句对落地兰州的群众心生怨恨之时耐心的解释。
我生在西北,我原以为看够了荒凉,可当我离开西北的几年,我逢人便说故土的好,渐渐的我愈发觉得我爱着荒峭的土地爱的深沉。兰州,印象中离不开的就是那黄河,我依稀清楚的记得与中专同学每个周末的黄河边的玩耍,对于甘肃省的孩子来说,中山桥,白塔山,牛肉面.…这些代表性的建筑将是西北孩子唯一出远门的思念。
故土的生病让每个兰州人民打乱了正常生活,疫情爆发以来短短几日这座城市中的西北汉子和女中豪杰挺身而出投入各个抗疫岗位。每个人深知工作的危险,可能与交警,公安,医护,志愿者……这一群“战友”共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并肩作战此刻是幸福的。 我心怀感激,自身可以站在抗疫的岗位,兰州被三次疫情的眷顾,第一次自己与病例92号在地铁的密接,宾馆十四天的隔离让我对这些“白衣战士”心生敬佩。身背数十斤的消毒液对宾馆每层楼的消杀,上百间房屋的一日三餐和核酸采样,这些平日里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孩却在那一刻身为“勇士”。身为医者,从不想自己去得到什么,自身本是渺小,价值,就是普通岗位的工作要承担着对社会对人民的一份付出和贡献。
故乡兰州,这座城市倔强刚毅。大西北的浪漫从未止,是烈阳,是热炕,是黄土,是黄河边的那一抹夕阳,这全都是西北的热情。兰州长大的孩子对黄河是格外眷恋的,夏日阳光布满金城的每一个角落,有情侣拉着手河边踏着层层奔涌而来的浪花,有孩子们岸边沙石堆起的城池堡垒,有父子俩比谁的呲水枪更高。好不容易找到了离中山桥较近的茶摊,偶尔还能看到鸽子在桥梁上徘徊,顿时有些热泪盈眶了。一杯三炮台度过整个下午,结合了穆斯林的饮食文化,把茶叶放在底下上面加上冰糖,桂圆来解渴消暑。浪漫的兰州城,夜晚人们喜欢穿梭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夜大大小小的啤酒摊都坐满了人,凌晨中工作完的青年人也喜欢点上一份羊杂碎来解一天的疲惫,故土,就像一座不夜城,永远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息,如果说黄河边的拍照是像开盲盒,那么一天中从不同角度去看,可能是天空般的湛蓝,也可能是泥土般的金黄色,这更像是是孕育了西北孩子的“母亲”。
故土兰州,这场战争中,没有人是局外人,面对疫情,信心就是长效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