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那些无法忍受的“恶习”,家长们似乎已经黔驴技穷,除了大吼大叫,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纪伯伦的《孩子》里面说: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孩子是因你而来,不是为你而来。
所以爱与尊重是与孩子相处的核心。
那么大吼大叫并不明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吼不叫:如何平静的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中提出了4C法则,是以尊重与爱为基础的管教核心要素。
✅COMMUNICATION 沟通。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停止错误的行为,或者开始正确的行为时,清晰的沟通是关键。简单具体的描述比笼统的要求要更有效。
当孩子喝水时把水洒在地上了,你只需要说:水撒地上了,用抹布把水擦干净。而不要说:你总是这么不小心,喝个水都能洒地上,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后一句话孩子除了听到了指责,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如果是孩子犯了以前没犯过的错误,还需要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比如,孩子在房间里拍球。你只需要说:不要在家里拍球,否则会把东西撞坏。而不要说:我已经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不要在家里玩球,你总是这么贪玩,你就不能乖一点么?这些话可能刚说到一半,孩子就不愿听了。
最好一次只给一个指令,内容太多了,孩子很容易忘掉,也会非常有压力。
多用鼓励性、肯定、积极正向的语言进行沟通,清除词汇表中所有负面骂人的话。孩子的感知能力特别强,但是解读能力非常弱。我们的语调、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都会流露出对孩子的态度,妄想孩子理解父母大吼大叫背后的良苦用心是不可能的。所以发自内心的尊重、支持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做的对的地方。
学会用“我的感受是……,因为你做了……,所以,请你做……”句式进行沟通。教给孩子理解情感,学会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为基础进行沟通。“我感到很生气,因为你把玩具丢的到处都是,所以,请你把你的玩具放回原位。”这样说比大吼大叫的说:“你是一个脏孩子,从来都学不会收拾房间,你这样下去别人都会嫌弃你的”要好的多。
✅CHOICES 选择。
一定要在边界内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控制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有意义的,是被尊重的,这样他才不会不断试探、挑战,争夺权力。
分清楚选择还是威胁。当孩子在外面玩的不肯回家时,你如果说:你可以选择现在立刻跟我回去,或者你就永远不要回家了。这个不是选择,而是空洞的威胁。你可以说:你可以选择现在跟我回家,或者再玩10分钟跟我回家。这样孩子会感觉好很多。
对必须做的事情,不要征询意见。如果你不打算给孩子选择,而是让他必须执行,就不要用“行么?”来征询意见。这样会削弱自己的权威,让孩子迷惑。
✅CONSEQUENCES 结果。
以管教为基石,让行为承担后果。生活为所有人都提供了很多从经历中学习的机会。作为父母,有时候不干预要比干预好得多。如果孩子因为贪玩作业没写完,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是熬夜把作业写完还是不写完让老师批评,这种结果是自然后果。但是很多家长就担心孩子因为贪玩写不完作业,就坐在孩子身边盯着,不写完不罢休。有些孩子上学前自己不收拾书包,导致到了学校忘记带课本。此时家长要做的就是袖手旁观,而不是急急忙忙的帮孩子送过去。太多的干预,孩子无法建立责任感也不知道什么叫承担后果。
还有一些后果叫做逻辑后果,需要家长的干预,这种干预要把握好尺度,目的是帮助他明白因果关系。如果孩子在房间里踢球,可以警告他,如果他不听就把球拿走,直到他同意不在房间里玩球。如果孩子不收拾玩具,就拒绝她玩下一个玩具,直到她同意把面前的玩具收拾好。当然,如果孩子还小,可以和他一起收拾,但是他一定要参与。
✅CONNECTION 连接。
规划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给他你全部的注意力,不要刷手机,不要跟其他人聊天,也不要工作或者做家务,全心全意的陪孩子。在全身心的陪伴中,让孩子来决定活动内容,只要保证安全,可以是孩子喜欢的任何事情,不要用家长的价值观来评判内容。
无论孩子做了什么让你火冒三丈的事情,都不要记仇,不要用冷暴力。宽恕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别人的作为或者忘记发生什么,而是意味着我们愿意放手,让生活继续,同时让孩子以我们为榜样学会宽恕这种美德。
原来,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我们除了大吼大叫,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看到孩子身上积极的一面,对他们的努力给予积极的反馈是教养中关键的部分。相信孩子的敏锐,他们希望让父母关心关注开心,他们会注意琢磨哪些行为是父母赞许的,但请宽恕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知道如何按你的要求去做。
与孩子相处是个快乐的过程,如果你觉得痛苦,不得不大吼大叫了,证明你用错了方法。